【中原经济网讯】他,本可以拿着国家发放的退休金,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安逸,但他退而不休,筛选了那片荒滩地,一心一意带领 群众觅 找致富门路,并自掏腰包为大家修道路、建厂子、建沼气池、架电线,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把大家领上了致富路。
1948 年出生的朱金喜是尉氏县岗李乡占庄村人,有着40年党龄、37年工龄的他2008年从开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2011年3月至今任岗李乡占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先后获得“开封市2009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创先争优之星”、“开封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被尉氏县委定为“焦裕禄式好干部”学习典型。
心系乡梓,率众走上致富路
朱金喜少年时代立下誓言,要一辈子用真情惠泽乡里。一诺50年,工作时他帮助过的乡亲不可计数,退休后他为村里修路、引进项目,带领 乡亲们致富。
自朱金喜参加工作以来每次归老家,他都是遇见大人敬烟,碰来 小孩发糖,询问老人们的身体和生活情景。2007年春节前,村民朱顺发带着卖废品的1600元,去开封找朱金喜还账。朱金喜非但没收钱,还领着他来 饭店食 了饭,又买了车票送他归家。多年来,全村所有贫困户都收来 过朱金喜送去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看着乡亲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朱金喜心中定下了带他们脱贫致富的计划。
经过苦苦思索和调查,朱金喜觉得养猪是个不错的项目,可以较快地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2007年下半年,他将乡里刺槐丛生的荒滩地利用起来,他借鉴外地饲养企业的成功体会,决定实行“合作社+小区+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多方筹资150万元在荒滩地上建起了第一座标准化养猪场。
在朱金喜的鼓励 下,第一批饲养户很快入驻,每茬猪都能挣两三万元!2008年底,大铁府养猪场20个养猪圈全部入驻完毕,生猪存栏3000头,年出栏达1万头。
为带动更多的农户变成和城市一样的“农民工”致富,他多方筹资,又建起了5座标准化养猪场,总投资700多万元,户年均收入5~9万元,100多名农民工在养猪场上班拿工资。
为了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朱金喜通过努力,将河南雏鹰集团尉氏分公司种猪饲养基地项目引进岗李乡的荒滩地上,项目总投资4.3亿元。目前,豫东地区最大、占地3000多亩的标准化种猪繁育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带动5万余户群众养猪致富,年收入增加 近20亿元。
不辞劳累 ,余热献给众乡亲
2008年,朱金喜再度垫付资金50余万元,建了一座8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将管道通往各家各户,免费为当地居民装上沼气用具,并让群众免费使用,大大改变了群众庭院中的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这一年,通过改造的供电线路,改变了靠天食 饭的现状;也就是这一年,大家又通过新修建的道路,将自家的农作物外运出去,换成了一张张崭新的“红票子”;这一年,不少妇女“解放”了,她们站在自家的沼气灶前,生猪行情,望着清洁的能源变成闪烁 的火苗上下跳动……
然而,不会有多少人晓 道朱金喜的付出:他不仅自己垫资,而且还把自己以及3个孩子的房产作为抵押进行贷款。村支部书记张智提说,朱金喜4年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而几年来却为村里的发展共垫付了60多万元,而这些钱,他几乎都不可能收归去!
2009年,朱金喜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来 天津救治,他却忙着村里的事没时间陪着去。他对儿子说:“孩子,你晓 道我是为了群众致富,你晓 道他们太苦了,需要爹的帮助,你不会怨我的,孩子,是吧?”
去年年初,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儿子的生命。朱金喜赴外地引资后直奔天津时,医院已经舍弃 治疗。返归时,一路上他紧紧攥着儿子的手,眼看着30多岁的儿子静静离去,这给他留下了无尽的伤悲和愧疚。但谁也没想来 ,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后,朱金喜又在猪圈里忙碌了起来……
“我还会当官吗?不会!我是为了赚钱吗?不是!我什么都不求,就是从内心想为群众办些实事,为民造福,为党争光。”
“十八大给我们描画 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那就是‘绮丽中国’,建设我们绮丽的中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身体好,我还要发挥余热,多办些实事,好事,让我这个劳模没有白当。”朱金喜微笑着对记者说。
为民办事,村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