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筛选了城市的繁华,她却筛选了山乡的偏远;有人筛选了白领的体面,她却筛选了农民的繁重。跳归农门,山里也能闯出一片小天地;脚下有路,猪倌也能干出一番大作为……也许这是对女猪倌杨慧人生最好的诠释。12日,记者来来 位于市区西南40华里杨慧的养猪场,见来 了这位“女汉子”。
八年前,养猪创业
谈起当猪倌的经历,今年41岁的杨慧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她之前做过钢材、建材、服装等生意,因食 苦耐劳,所以无论做何种生意,都做得顺风顺水,为此也积攒了不少积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年底,养猪论坛 ,与她青梅竹马的丈夫离开了她,从此她就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下来,精神极度抑郁,再也不乐意与人接触。父母看来 她整日以泪洗面,都替她伤心,也苦口相劝。最终,她明白,自己的坎坷必须要面对,她决定从郁闷的阴影中走出来,让自己振作起来。
2006年一天,她无意中看来 《邯郸晚报》的一则消息:猪肉价格呈逐步 上涨的方向,并且最高价格涨来 20元每公斤,分析猪肉价格可能还会上涨。她觉得养猪是个不错的筛选。她便瞒着父母,筛选了距市区西南40华里一片农家地,租赁了100亩,将其圈起来养猪,同时购买了300头猪崽。
昨天,风雨如歌
一开始,她面对几百头嗷嗷乱叫的猪崽不晓 所措。刚一踏进猪舍,一股股浓浓的腥臭味直钻鼻孔,杨慧胃里一阵翻腾,呕
吐不止。一旁的饲养员窃笑不止。他们用家乡土语取笑她,眼神里尽是不屑。
猪得了病,饲养员给猪打针。杨慧在边上一脸茫然:“咋啦?它得的啥病?打得啥针?”饲养员不屑的表情 更重了,敷衍她几声便走出去。
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我就不信弄不懂。”杨慧的犟劲上来了。
她挠 起扔在垃圾堆里的死猪,找来针头针管,对着死猪身体扎去,第一针扎在她手上,第二针打滑落了空,第三针,第四针……不晓 扎了几百下,针头终于可以准确地扎入她想扎的位置。
“学习啊,不停地、发疯地学养猪晓 识。”网络、书店、影碟……那段时间杨慧像中了魔,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养猪方面的晓 识。看着自己的猪逐步 地长大,她感来 十分欣慰。然而,老天给她开了个大玩笑——随着冬天来临,为了给猪取暖,杨慧在四个猪舍内生起地火,因把握不住温度,加上猪饮 了凉水,导致腹泻,300头猪全部丧命。但她并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再次购买来300头猪崽,这次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后,摘 取大棚形式,哪晓 这次,猪全部中氨气而死。
今天,美梦成真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候,市畜牧局聘请四川大学畜牧学院的陈锦教授和吴继先教授来邯郸讲课,杨慧前去学习。在上课期间,杨慧把自己想食 上小时候那“纯正”猪肉味的想法告诉了陈教授,陈教授也早有饲养绿色猪的想法。于是杨慧出资,陈教授出技术,他们达成一
致。杨慧按照陈教授的请求建标准化猪舍:设了消毒室、兽医诊断室、保育栏、育肥舍、妊娠室等,还给每头猪编上号,用小本子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病死猪的死因以及无害化处理结果等都记录在案。
此外,猪舍每天定时清洗消毒,外人不经消毒不得入内。猪粪通过专用渠道收集进沼气池,沼渣则用于种植青贮玉米和蔬菜。在杨慧的科学治理 和精心摸索下,当年的猪的成活率来 达了83%。
养猪场硬件的升级,相对简单。在软件方面,杨慧可花了不少心思。“原先 是给猪喂自来水。我觅 思既然做有机食品,就得最大限度绿色下去。”杨慧将原先 的水管刨掉,花120余万元,打了两口深井,让猪饮 上了深井水。
最关键的问题,是绿色养猪的饲料。在陈教授的指导下,杨慧重新圈了300亩地,种植有机玉米,要让这些作为主要的饲料。
“饲养猪的配方现在已经成型,不过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杨慧表示,去年,她尝试将枸杞加入来 猪饲料中,结果发觉猪肉肉质、色泽、口感等都有显然提升。
2013年,杨慧养的猪被评为河北省指定检测机构验定为符合绿色猪肉标准。今年9月,杨慧养殖的生态猪肉再
次被农业部指定检测机构验定为符合有机猪肉标准。
明天,风景如画
经历了两年多的亏损,2013年底,杨慧的养猪场终于实现了纯利。
“认准了就得走来 底。每年亏损几十万,我也咬牙挺着。终于迎来了良好局面。”杨慧说,目前销路主要靠省内团购以及北京、石家庄、郑州等地的预订。
“我的养猪场年产量只有2000头。有机猪生长期长,一年只出一栏,扩大规模,需要我们的合作社。”杨慧介绍,她已组织成立了专业的生产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养有机猪。“这样,不但可以营造规模效应,促进生态养猪行业发展,还可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杨慧诚恳地说。她的目标,让更多人们的餐桌上食 上优质猪肉。
本报记者李治勇/文 范文平/影
添加饲料
为饲料把关
给刚出生的猪崽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