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养猪,反常 是大量养猪,很多人的印象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
如果既能养好猪,又能零排放、环境好,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样的双赢,如今已在福建省福清市下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了。实现的路径是一项新技术——微生物发酵床生猪大栏养殖技术,由该省农科院首创并在这个园区试验成功。
走进下里园区养猪场,笔者第一 感受来 了大栏之“大”。
一样 养猪场,会分割成一个个小围栏,一栏约20平方米,养四五头猪。而这里不见小围栏,但见上千平方米的围栏里,数百只猪在垫料上或食 或睡,有些猪不时撒开腿在大栏里“快乐”地奔跑追逐。
下里园区负责人彭世民说,这个项目总投资450万元,是园区与省农科院的合作项目。2013年上半年开始试验,去年底出栏第一批1500头生猪,目前在养的是第二批。
通过微生物发酵,这个项目第一 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养猪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
小猪进栏之前,先在大栏里铺上厚度为80厘米~100厘米的用秸秆、木材下脚料做的垫料,并加入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生猪产生的粪尿全部排放在垫料上,养猪网,工人每两三天用推土机翻滚一次,垫料中的猪粪降解菌,能高效降解猪粪,抑制病原微生物,这正是无臭、无蝇、无排放的奥妙所在。”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蓝江林说。
“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不仅实现了环保养猪、零排放清洁生产,而且将原先 的粪便废弃物转变成资源,循环利用,从而来 达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同时,猪生长在微生物环境中,抗病能力增强了。”省农科院院长刘波说。
三四个月后,这些与猪粪尿充分混合的垫料,成为生物基质的上佳原料。目前,园区正在建设自动化生物基质生产线,分析可年产2000吨生物颗粒有机肥,用于花卉、蔬菜和林业育苗种植,经济效益可观。
废料变肥料,养猪污染与猪粪循环利用的难题,迎刃而解了。
同时,自动化、机械化饲喂系统和实时环境监控系统的投用,让大栏养猪的规模效应凸显。
这个项目配套建设的自动化饲喂系统,通过电脑控制、管道传输,实现了定时定量喂食饲料,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一样 来说,按照传统养殖模式,年出栏1万头猪需要二三十个工人,而微生物发酵大栏养猪,全过程只需要一来 两个人,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控制。”彭世民说。
实时环境监控系统的使用则让猪“快乐”成长。笔者察看来 ,通过传感器,墙上的大屏幕显现着猪舍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甚至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光照强度等数据。
“你看,现在猪舍内平均温度为27.3℃,平均湿度为76.3%,符合请求。如果温度过高,我们可以顿时启动水帘系统自动降温。湿度过大或过小,也能通过送风等手段调剂 。”彭世民说。
用工业化理念养猪,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但猪的品质如何?彭世民说,去年11月,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专家曾来 猪场专门做了对比检验,结果喜人。
据介绍,经过对比检验,发酵床猪的抗病免疫能力比水泥地猪平均提高24.3%,肌间脂肪提高38.88%,总胆红素提高36.36%,血糖降低70%。结论是:发酵床猪抗病力强,死亡率低,运动能力强,肌间脂肪含量高,猪肉鲜嫩,品质好。
福清市委书记陈春光说,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这个项目已初现效果,实现了整体生产系统自动化、机械化、零排放,形成了节成本、控病害、无药残、产肥料的无公害养殖模式。下一步,该市将连续 推进生物基质生产线和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利用有机肥种植绿色蔬菜,延伸产业链,产生更高的效益。 陈苗 郑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