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应该更猛烈 的责备政府相关职能的“不作为”
中国养猪业的问题不是缺少“马后炮”的专家,而是缺乏有胆有识猛烈 评论政府职能缺失的人(当然,我的胆识也不够)。有的时候,话说的猛烈 一点不是坏事,只要不是过激。最近,媒体、舆论、网络的责备,都促进了国内一些问题的解决。一个郭美美事件,看起来让红十字会颜面扫地,但可能对中国整个慈善事业的晶莹 度都有主动的意义。短期会对捐款有一些影响,但可以让慈善事业更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郭美美的无晓 是个人的无晓 ,而对慈善事业的推动进步则是一个副产物。
曾经,我不晓 道农业部为什么要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补贴来 什么时候为止?今天的猪价归落肯定 供需矛盾有关。全国都在疯狂的进行引种,农业部还在补贴,只短短几年,猪的供应就如此过剩。今天伤心的还仅仅是肥猪市场,下一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恐怕就是种猪行业了。不出3-5年,大量做产业链的农业企业,就会像卖饲料送豆油一样把种猪送出去。这么多年以来,农业部用于补贴能繁母猪的钱如果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可能更有效。那些补贴恰恰补贴给了不需要支持的人,需要支持的反而与支持无缘。近期,各地畜牧部门连续被媒体曝光丑闻,其间的阴暗角落可见一斑。
为什么养能繁母猪要补贴?是为了提高生产性能、生产效率、扩大供应,用这样的方式来平抑猪价。当猪价低的时候再通过国家收储来调剂 。我们假定这种做法是对的,那答应进口猪肉就可能是错的。
这些政策缺乏逻辑性,想当然所以然,有关部门管了那么多年,越管猪价起伏越大,今年竟然成为15年来最大的亏损年,简直是奇谭。
九.行业组织缺乏力量,当当样子作用有限
养猪行业本来就不该是农业部用行政的手段去管,行政部门应该建立规则、保护 秩序,而不是插手市场行为。养猪业要健康有序的发展,最好是行业协会管行业,行业发展需要管,更需要引导。
中国的协会很多,养猪协会也不少,但缺乏像美国大豆协会这样能干点实事的协会。——当然,美国大豆协会保护 的是美国豆农的利益,而我们哪个协会是在保护 中国养猪业的利益?今天,双汇进口猪肉,打击中国养猪业的信心,哪一家养猪协会站出来去告诫双汇了?没有,至少在媒体上代表中国养猪业发表一下声明吧?中国的养猪者不是组织化的,是散兵游勇式的各自为战,所以,就成了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屠宰企业的“盘中餐”了。有一位所谓的专家写了一篇文章来和我唱对台戏。辩论甚至责备我并不介意,不过经常炫耀,他是某上市屠宰企业的高级顾问,以这个身份来站在屠宰企业的一边来和养猪者厂对台戏,本身就很惨白,缺乏公信力。
中国缺乏一个能正确引导行业发展,提供相对准确预警的机构。当然,这是一个体系,需要下决心,需要投入。但相对于一个影响国计民生,一个牵动国家总理(几届总理都关怀 猪价,因为它影响物价指数)的事情来说,这个系统是早晚要建的。中国的生猪产业规模有大几千亿,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品质却无法让人放心。它的“大”和它的“乱”,都唤 吁一个务实的国家级养猪协会涌现并发挥它的价值。我们期待一些养猪协会尽快发挥作用,标准向美国大豆协会看齐。
十.猪价近期会不会涌现转折?
我记得在2010年来 2011年期间,以“猪粮比”为参照的市场价格调剂 体系几乎成为了陈设。在猪价已经来 达历史最高点的时候,“有关部门”几乎束手无策。为什么?国家冻储肉没了。如果有,早就拿出来了。国家冻储肉的总库存据说总量只有60万吨。60万吨是什么概念?全部拿出来,只够国人食 几天的。——而且,那是库容,不是实际库存量。当然,这个数据是网络上说的,我尚未一一核实。
顿时,国家又要开始进行猪肉国储了,虽然这次只有6.5万吨(也就是65万头猪而已),但至少在心理上给大家一线渴望 。但这次收储给猪价带来多大的变化?我是的确看不出。在中国,影响猪价的不确定原因太多,“猪周期”已经成为过去时。只要供需的确切数据没有;只要生猪期货这些手段没有;只要没有有效的存栏、出栏、价格预警,猪价就会“像雨像雾又像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