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养猪网消息:
自上月猪价涌现尤其上涨以来,6月猪价进入了波动期,并保持 弱势,猪料比持续第23周处于4.4:1的盈亏平稳 线以下。2014年第24周全国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纯利水平至深度亏损。本文将探讨我国生猪市场近段时间市场变化以及规避计策 。
一、生猪市场基本行情及问题产生因素
(一)生猪价格保持 弱势。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11日,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场价格为13.3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行0.37%。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格为2.46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82;猪粮比价为5.43:1,比前一周下行1.09%。
1、生猪产能过剩。受2011年、2012年生猪养殖收益较为丰厚的刺激影响,各地连续新建、扩建养殖场,同时各养殖场均满“负荷”或超“负荷”饲养运营,生猪产能迅速提升,原有的供应偏紧的格局快速演化成供大于需的产能过剩局面,致使生猪价格不断下滑并长时间低位徘徊。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行的内在主因。
2、社会需求疲软。随着气候的归升,市场生猪需求本已进入淡季。再加上受国内经济下降、餐饮业经营下跌以及居民饮食结构改变等原因的影响,生猪终端消费需求相对疲软。这是引起目前生猪价格大幅下行的外在主因。
3、政策利好未现。国家虽然今年已经实施了两轮收购储备肉,第二次收储对市场信心的提拔显然,但依然未能使养殖户摆脱亏损的窘境。
(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受饲料成本、治理 成本、人工费用等原因的综合影响,生猪养殖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较好生产成绩的猪场每生产一头标准生猪(100公斤)需投资费用1340元,中小规模猪场投资费用更高。从市场发展态势来看,这种高额投资运营的现状短时间内仍将延续。生猪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成本、仔猪成本、经营治理 成本、人工费用等构成。近期,浓缩料价格虽然下跌显然,但玉米、小麦等价格依旧高位运行,再加上仔猪费用的增加 及人工费用的快速上涨,直接导致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三)养殖收益大幅缩减。生猪养殖收益取决于生猪价格的高低和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小,在生猪价格不断大幅下滑,养殖成本连续增加 的条件下,养殖户的养殖收益必将随之大幅缩减。从目前市场发展的态势来看,若生猪价格不断低位徘徊、甚至小幅下滑,养殖户进一步亏损的状况将无法扭转。
二、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及其错误行为产生根源
(一)养殖户生产经营现状
面对生猪价格不断归落、养殖户自身连续亏损的局面,部分养殖户由于心理准备不足,败兴、悲观、恐慌的情绪油然而生,并对自身的养殖前景开始发生坚毅,为了缩减养殖投资、降低养殖成本,有的摘 取有悖于养殖操作规范的手段来消极应付,有的实施“断代饲养”的方法来尽力 预防 ,有的甚至通过“斩仓出局”的办法来强行阻止,这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扭转养殖亏损,还有可能招致亏损的进一步恶化。其具体表现是:
1、消减饲料成本。生猪饲料是按照生猪的生长特点,依照一定的配方请求科学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合饲料,是生猪快速生长的基础,其费用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50%~60%。个别养殖户错误的认为,降低饲料费用是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而不顾自身所饲养生猪的生长特点,随意购买廉价饲料或改变饲料配方配制饲料,以图降低自身的饲料价格和饲养费用成本。其结果是延缓生猪生长速度,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加大了人工成本。
2、过度裁减人员。技术熟练 的饲养人员是养殖场搞好生猪养殖的关键,其人工费用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25%~35%。个别养殖户不顾自身养殖场的实际需要,随意大幅裁减技术饲养人员,力图降低人工费用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养殖场治理 纷乱 ,生猪生长减缓,疫病连续蔓延。
3、降低保健费用。生猪防疫保健是生猪健康成长的主要保证 ,其费用是生猪治理 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养猪网,几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的12%。个别养殖户为降低养殖治理 成本,盲目的降低或舍弃 生猪防疫标准,对待疫情迹象不器重,甚至对待患病生猪少治疗或不治疗。其结果是提高了生猪养殖风险,加大了生猪的患病、死亡率。
4、有意挈 延出栏。根据生猪在成长期生长最快的生理特性,一样 在体重来 达100公斤左右时应及时出栏,否则会影响育肥期的日增重、料肉比等。个别养殖户因生猪价格的归落而不顾生猪的生长特性,在育肥出栏之际惜售心理严重,随意延长出栏时间。其结果是生猪价格进一步下探,饲料成本、治理 成本和人工费用又连续增加 。
5、随意剔除 母猪。能繁母猪、后备母猪是养殖场赖以发展的基础,培养一个优良的能繁母猪不仅时间周期长,而且成本费用高。个别养殖户为降低眼前养殖成本,对待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分优劣好坏,不顾未来发展,按照“一刀切”的办法予以剔除 。其结果是表面上看似减少了母猪的饲养成本,但以前培养能繁母猪、后备母猪的昂贵成本将付之东流,并为今后的养殖生产埋下隐患。
6、舍弃 小猪饲养。个别养殖户为补偿 育肥生猪的养殖成本,实施“断代饲养”的办法,即将所有繁育 的小猪出栏转卖。其结果是后期市场行情一旦好转,自己养殖场已无出栏的育肥生猪,前期亏损无法补偿 。
7、集中抛售弃养。个别养殖户为避免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按照“斩仓出局”的办法,不顾目前生猪、仔猪、母猪价格正处于“低谷”的实际情景,将自己养殖场不论大小的所有生猪、仔猪、母猪均全部“清场”抛售。其结果是连续加大且无法补偿 前期亏损的养殖成本。
(二)养殖户上述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源
1、对“猪周期”规律认识清晰。
“猪周期”规律是生猪价格依照市场生猪的供需关系发生规律性变化的一样 性规律,是价值规律对生猪养殖业发挥调剂 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其一样 的运行轨迹是:猪肉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 ——生猪供应量增加 ——猪肉价格归落(生猪价格归落)——大量母猪剔除 ——生猪供应量减少——猪肉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上涨),一样 以3~4年为一个周期震荡运行,这是不以养殖户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受制于“猪周期”规律影响的生猪养殖业,必须依照“猪周期”规律的客观请求,通过市场价格调剂 ,经过“扩展——收缩——扩展”的发展路径连续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受此影响,养殖户们大体依照“赚钱——持平——赔钱——赚钱”的路径从事着生猪养殖经营。目前生猪价格不断归落、养殖户自身连续亏损的局面正是“猪周期”规律发挥调解作用的结果,由于个别养殖户对“猪周期”规律认识清晰或了解不深刻,风险意识不强,同时又对养殖收益渴望值过高,从而面对严酷的经营现状,心里准备不足或毫无思想准备,由此而滋生败兴、悲观甚至恐慌的情绪,并对自身的养殖前景发生坚毅。
2、对养殖形势估量 不足。个别养殖户不顾“猪周期”规律的客观请求,一味“跟涨不跟跌”、“群羊效应”心态严重。其在生产养殖过程中,从不认真估量 眼前的市场行情及产生这一行情的背景条件,只是盲目无计划地生产经营,只晓 道在市场行情稍微好转时主动“补仓扩编”,却从不晓 道待市场行情由“好”转“坏”时应主动“减仓缩编”,这种“不看路、只晓 走”,踏不准节奏、把握不住行情的错误行径,是导致目前心理恐慌无所适从的主要因素。
3、对养殖操作规范掌控不够。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其较为严厉的操作规范,特别是以鲜活生物作为载体的生猪养殖业,其产业的操作规范尤为严厉,任何一个生产环节涌现问题,都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缺失 。个别养殖户面对生猪价格归落、养殖亏损扩大的不利局面,不顾产业操作规范的请求,不从自身实际情景出发,仅仅为了单纯地降低养殖成本,而随意地摘 用或购买廉价饲料,过度裁减人员,降低保健标准等措施,不但不能有效地缩减养殖亏损,还有可能对自身的养殖发展带来灭顶之灾。
三、生猪养殖户搞好自身经营的应付措施及建议
面对目前生猪价格不断归落、养殖户连续亏损的严肃 局面,养殖户们应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冷静估量 ,动摇信心。在深刻领会“猪周期”规律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及时总结自身在以往生产过程中的成功体会和失败教训,认真估量 眼前的市场行情及产生这一行情的背景条件,准确评估自身从事生猪养殖的优势和不足,并凭借自身的养殖体会主动猜测 下一步的市场行情,从而主动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沉着应付,合理安排。在认真估量 眼前的市场行情和准确猜测 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针对“2014年生猪价格将不断在下降通道内缓慢震荡运行”的特点,沉着应付目前的现状,合理安排自身的生产养殖,规避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其一要树立“向效率要效益”的宗旨观念,摘 取“宜守不宜攻”的养殖策略,根据自身的生产养殖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适时缩减生产规模,坚定取缔“以规模求效益”的思维方式,坚定杜绝不适时宜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错误行为。二要适时调整生猪养殖品种,及时剔除 老弱病残的能繁母猪和后备母猪,合理搭配肥、青、小生猪的养殖结构等,尽力优化养殖等级,主动提高生产效率。三要审慎裁撤富余人员、降低生猪养殖病亡率、适时出栏育肥生猪等,连续降低养殖成本。
三是严守规范,精心治理 。在严厉遵从生猪养殖业操作规范的基础上,养殖户们应认识来 降低养殖成本的关键是强化生产治理 ,提高生产效率。故应根据自身养殖的实际情景,在养殖操作规范的指导下,主动合理安排生产、筛选优良品种、科学搭配饲料、健全防疫保证 等,连续提高生产效率,使养殖成本进一步减少,从而避免自身养殖亏损的进一步扩大,而并非是随意消减饲料成本、过度裁减人员、降低保健费用等。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劳而无益。
四是主动筹划,谋求发展。养殖户们应根据“猪周期”规律的运行特点 、结合目前市场行情的现状,在准确猜测 未来行情的基础上,及时合理安排、管好自身的生产养殖,并主动筹划未来发展,力争使自己踏准市场节奏,把握住未来行情发展,使自身的养殖业在现今条件下“少赔”,在未来行情中“大赚”,用未来的“大赚”来补偿 目前的“少赔”,以长远的盈余来对冲现阶段的亏损。
生猪养殖业是农业基础性产业之一,它不仅关联着种植业、饲料加工业等六个环节、13个生产行业的经营运行,还涉及来 广大人民群众“菜篮子”的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故对避免养殖户亏损进一步扩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养殖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震荡、市场供需情景等,正确引导养殖户有计划、有目的地从事生猪养殖生产。
二要主动开展并连续加大养殖技能培训力度,以提高养殖户的生产技能水平,真正增强养殖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三要主动提升养殖等级。要加大生猪养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主动推广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搭建“农超对接”活动平台,鼓励 养殖户们实现自繁、自养、自销等“一条龙”生产经营。
四要建立健全生猪市场预警调控机制,及时提供市场预警,有效调控生猪市场的供需平稳 ,严防价格再次大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