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养殖者、市场和消费者都已对“一年纯利、一年保本、一年亏本”的“猪周期”司空见惯。然而,这波“猪周期”却一反正常,一路掉头向下,直至养殖场户深度亏损——
自去年11月开始,我市猪价进入近年罕见的不断下降区间。来 今年4月中旬,毛猪价格已跌至近3年来的最低点,每斤仅4.9元。
进入5月,毛猪价格突然止跌归升,突破每斤7元大关。“触底反弹”,一时成为不少养殖户口中的热词。
但好景不长,6月刚刚过去两周,毛猪价格又下跌来 每斤6.8元左右,再一次涌现下降拐点。
猪价起起伏伏,让众多养殖户的心情跟着坐起了“过山车”,也让不少业内专家犯起了难。亏损什么时候是个头?如何应付新一轮的猪价怪圈?
猪价低迷 卖一头猪要亏400元
“过去两三年一个周期,现在一年两三个周期。”绕口令式的玩笑,诉说着顾群心中的无奈。顾群经营的江苏永兴生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在泰兴市姚王镇,本轮猪价震荡,让他食 了不少苦头。
“有没有触底我不敢说,但5月猪价的上涨,应该是一次报复性的反弹。”顾群表示,之所以强调“报复性”,是因为生猪养殖从没有遭遇如此低的价格和如此漫长的降价区间。
价格来 底有多低?顾群算了一笔账:综合饲料、人工、场地等各种投入,其养殖场里生猪的成本价在每斤7.2元,如果每头猪养来 200斤出栏,按照年初平均每斤5元多的毛猪收购价,每卖一头猪就要亏400元。
为了尽量减少缺失 ,顾群的养殖场摘 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剔除 了部分母猪,进一步优化了能繁母猪的结构;二是减少育肥猪的饲养量,有效降低栏存;三是尽可能卖掉刚出生的苗猪。该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可以来 达4万头,目前的生猪存栏量却不来 1.2万头。
对于此次猪价阶段性归升的因素,顾群估量 ,第一 是由于此轮降价区间过长,部分养殖户未新补栏生猪,造成供应“断档”。其次,4月生猪价格跌来 谷底时,一些养殖户对后市信心不足,忍痛提前出栏。当然,4月份以来,国家先后两次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展冻猪肉收储,客观上也扩大了市场需求。
顾群表示,纵有5月的价格“逆袭”,也依旧没来 达盈亏平稳 点。6月猪价再次归落后,目前已看不来 更多的利好原因,逆袭的猪价其实并不坚挺。
周期生变
谁能开对药方
多年来,养殖者、市场和消费者都已对“一年纯利、一年保本、一年亏本”的“猪周期”司空见惯。然而,这波“猪周期”却一反正常,一路掉头向下,直至养殖场户深度亏损。问及应付之道,业内多是“行业洗牌”和“慎重抄底”这样的老调重弹。
“对市场规律的尊重,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责任全部推给市场。面对迷乱的市场,有关部门要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顾群认为,比起让养殖户独自应付,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综合部署或许越发管用。
顾群表示,养殖户对市场反应滞后,源于相关部门对生猪市场行情信息发布滞后,这就请求建立越发专业的生产信息观测和预警团队,增加 更多的预警信息种类,开放更多的信息发布窗口。
而在姜宁看来,除生猪价格信息外,相关部门不妨将观测重点放在生猪存栏结构等信息上来。“在实际操作层面,存栏信息摘 集和估量 难度并不大,却能为养殖户提供更为明确的决策依据。”姜宁说。
目前,我市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中,额度最高的是每头100元的能繁补贴,与本轮猪周期带来的缺失 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能不能尝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呢?徐根明介绍,早在几年前,类似的蔬菜价格险已在全国不少地区推广,去年5月,北京已在全国率先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猪价震荡时,养殖户可获得部分赔偿,尽管补偿金额还不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平稳了生猪市场供应。
无论是“立竿见影”的收储,还是“亡羊补牢”的保险,都难免头疼医头之嫌。相比之下,生猪期货这只“无形之手”倒是味不错的良药。徐根明认为,生猪期货一来可在“猪周期”振幅加大,周期缩短时提前研判价格信息,加强事前预防和调控;二来也有助于和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期货形成联动,形成饲料原料和生猪饲养的套利关系。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生猪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易受疫病影响的现状,生猪期货上市受来 种种制约,因此加快产业一体化、推进标准化是当务之急。
风险难御
散户“割肉”大户补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