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察看网:有一种观点是,现在存销比超过20的城市都有十几个,有的城市消化库存超过十年。目前房地产市场是不是供应确实过剩?
任志强:
什么是存销比?存销比是按当月的销售量来运算 的,如果按上一年的销售量运算 ,你看看他说的存销比对吗?是因为销售量下行了,所以存销比上涨了。
比如说北京(楼盘)一年有13万套房子,一个月1万套,我们现在6万套房子的库存,那也就是不来 6个月消化。如果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量突然下行成3000套了,那就变成要20多个月才能消化,感觉似乎很可怕。
应该按正常来运算 ,一年、两年时间里平均每个月销售1万套,6万套就是6个月,我个人认为6个月的库存是不够的。常态情景下,应该12个月的存量是比较合理的。
而且我们运算 为存量的房子不是真正的存量,只是有销售证的房子,但是房子很可能刚来 达基础正负零,还没竣工。我们现在说名义上库存5亿多销售量,可是销售量不是5亿多。如果销售不好,我可以放慢建设速度啊。08年,万科不就是工程来 基础正负零就停工了嘛。
我们通常按今年的总销售量来算,比如说去年是12个多亿的销售量,总库存量是5亿多平方米,这个比例大致是2.4吧,这个量我个人觉得大了点。
经济察看网:有观点认为,按照商品房开工口径来看,中国千人建设套数2000年是5,来 2011年已经突破20,即使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城市化高度进程之中,除韩国、日本以外,一样 没有超过12的,所有国家都没有超过14; 2011年中国的千人建设套数,已经来 达了35套,解释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您怎么看?
任志强:
千人指标和开工量是两个概念,通常不以开工量运算 ,是以竣工量运算 ,之间有着庞大的时间差。比如说开工1000万套房子,在美国大部分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除了集合式公寓,中国不是,我们一年竣工量是开工量的27%,27%是什么概念呢?不来 开工量的1/3,那就是说大大缩小了供应量。
另外,我们说的千人指标是指市场化的商品房。但实际上运算 在内的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市场化的房子,其中大约有30%以上的是保证 类住房。北京保证 类住房则大于50%,实际的商品房占家庭户数的比例就只有3%。比如通州,商品房和保证 房就是各占一半,其中有一半的房子是保证 性住房,是政府分配的,它和市场没关系,这种保证 性住房就应该从千人指标里扣掉。
从北京去年的土地供应可以看出来,去年北京商品房土地供应大致完成了60%的计划任务量,保证 性住房完成了125%,因为土地供应计划商品房和保证 房分别是800公顷和850公顷,大概是1:1的关系,但是土地供应结果却是保证 房多出了150公顷,商品房和保证 房变成了四六开的比例。
经济察看网:您觉得目前房地产市场销量下滑、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任志强:
我觉得对现实房价影响最大的是信贷,是个贷收紧。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房地产开发贷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 了。但是影响房地产销售最大的是个贷,08年那次也是因为个贷出了问题,11年的时候也是个贷出问题。
银行个贷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远大于限购政策。从0.75来 1.1倍的利率变化会影响约25%的可支付能力,会大大提高购房的实际成本。我们最简单的运算 办法,就是100万的贷款,0.75和1.1倍利率就差了25万,我房子降20万,买房绝对值还是增加 了5万,房子降10万,你买房成本就增加 十几万。
从我个人看来,取消这些非市场化的原因,包括执行个人购房按揭贷款利率优待 ,是非常重要的。
任志强:
应该说过去房价多少次暴涨,都是因为不合理的调控吧。我为什么在过去十年多次 能把房价走势都判定 对?就是因为它是一个非常不市场化的状态。越是供给跟不上,越压缩需求、不增加 供给,所以才会涌现一个暴涨。我判定 去年房价暴涨是因为前年的供给严重不足,所以我晓 道在这个时候会暴涨。
但因为大家看来 供给严重不足的时候就会增加 供给,所以暴涨一年之后供给就增加 了。如果完全市场化的时候,市场自己会调剂 ,我觉得房价有上有下,在不同城市是很清楚的一个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