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能繁母猪所对应的产能是生猪出栏量的先行指标。从猪的生长周期来看,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决定了当前的生猪供应。从2015年环保拆迁以来,能繁母猪存栏开启了下滑的趋势,并持续至今,应该说存栏是少的,猪价应该是涨的。但是猪价走势同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不常见的背离情况。
反过来看,就是猪价持续上涨后母猪存栏却仍保持下滑趋势;而猪价在母猪存栏仍保持低位且下行趋势下也在下跌,也就是说供给量是不紧缺的。归根结底,供给增加——肉价下跌依旧符合猪周期的运行态势。
而且腊月下旬是猪肉需求的最旺季,届时消费的集中程度会非常明显,这必然都会猪价提振不小的动力。再者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几天的暴跌态势其实到提前透支了节后的跌势,或许不失为一件好事情。所以,接下来养殖户有序出栏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即使去除过剩的因素,猪价总体是向生产成本靠近的,这应该是大势所趋!但是整个猪市都在变化,屠宰、养殖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必须要找到平衡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