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据《南京文物志》记载:“糖坊廊61号陶宅,建筑平面呈菱形,有跑马楼两进,中间为内天井,后面河厅一进,为清代中晚期建筑风格。跑马楼檐下栏板雕刻 十分精美,多为戏曲图案,现储存 完好,高大的封火山墙,在秦淮河畔尤显突出”。
糖坊廊61号是中国现存唯独的菱形河房,江苏省文保单位,而且产权拥有者是陶渊明的后人。然而,由于糖坊廊河房年代久远,所属陶氏后人无力保护 ,2007年开始,陶氏后人代表陶其玲就要将其出售。可是昨天记者费解来 ,这座160年历史的园林式私家古宅却卖了4年都没有卖出去。
不仅如此,今年河房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敌——白蚁。在160年中都没有引来一只白蚁的情景下,今年,糖坊廊河房精美的雕刻 却沦为白蚁的饲料,岌岌可危。而对于专家“三年内倒塌”的预言,陶氏后人对这座危房却无能为力。
A 探访
昨天,记者来来 糖坊廊61号。河房有七八米高的封火墙,周围绿树掩映,院墙合抱,河边还有休闲绿地,在现代化高楼群中,私家园林的感觉跃然而出。而这座古宅最大的亮点在于随处可见的各种雕刻 ,种种雕刻 精美得让人称奇。天井处,跑马楼东南西北面檐下各分布3块雕花栏板,完整地再现了“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场景,而且看上去,人物面部依然含糊。楼下12扇花隔门的上半部,则刻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以及麒麟、仙鹤、凤凰、猴子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动物,个个不重样。除了极少数木雕有些磨损,绝大多数雕刻 均储存 完好。
但是与这些精美雕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这座古宅的破旧程度来 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房主陶其玲、史益清夫妇说起这幢古宅就连声叹气:“走一步路都忧患房子塌了。”
史益清领着记者在屋前屋后走了一圈。“外墙面至少裂了六七道缝,最宽的裂缝有4.5厘米!”在房屋的东南角记者看来 ,房基向河一侧位移下沉,条石驳岸产生4-5厘米的裂缝。高大的封火墙上一道裂缝更是从底下一直裂来 顶上。史益清告诉记者,1989年有关部门进行内秦淮河整治时,抽水挖泥,造成这座河房古宅地基下沉,房屋下滑,屋脊拉裂了数道缝,现在越裂越宽。河房靠河边起支撑作用的基础柱石和地基已经脱离,完全悬空,间隙 甚至能伸一条胳膊进去。
而屋顶更是侵蚀得厉害,房子横梁上的椽条已经烂掉了好几根,天顶上有个面积达一平方米的漏洞,“屋顶的椽条已经掉了三次!”这掉得房里的住户是心惊胆战,生怕一场大雨或是一场大风就把房子彻底弄塌。
“下雨天漏得没法住人!”当记者问屋里哪里漏雨时,陶其玲无奈地说:“你应该问哪里不漏,不是哪里漏!”一楼的住户卧室床上方搭着硕大的塑料棚,就是为了下雨时候“兜住”漏下的雨水,而楼上楼下随便走几步,来 处摆的都是用来接水的脸盆。连烧饭的炉灶顶上都悬挂着一把伞。二楼的住户推开里屋给记者看,一楼和二楼中间那层木板已经处处“透光”,“有一次我走在上面,一脚踩塌了,一只脚都悬空在了楼下,要不是横条挡了一下就掉下去了。”
更让陶其玲、史益清夫妇忧心的是,房子在160年来从来都没有白蚁,堪称一个奇迹,但是却在今年,首次发觉了白蚁,而且情景很严重。
史益清说,今年雨水泛滥,下大雨时来 处漏水,白蚁也怕水,雨水把白蚁给拱出来了,他们才看来 。史益清指着一扇被白蚁腐蚀得斑驳不堪的门扉给记者看,糖坊廊河房最具价值的精美的木头雕刻 竟然 沦为了白蚁们的美餐,被啃咬得半半拉拉,让史益清心疼不已。
B 尴尬
叫价一降再降,4年卖不出去
陶其玲表示,自从2007年他们决定卖掉古宅开始,看房的人一直川流不息 ,有不少人咨询过糖坊廊61号陶宅,表达出想要购买的意向。因为年轻人都不住在这里了,6户人家达成一致,只要有人喜爱这间古宅,在条件合适的情景下,陶家乐意出让糖坊廊61号古宅。目前来问的多半是有投资能力的商人,还有外国人,例如日本有人托南京的朋友咨询这房子,有想买的意向。
虽然看房人始终没有间断,但因为房屋实在太破损,陶家人又无力修缮,因此买房的人都是来看了一圈,就摇摇头叹息着走了。曾经有浙江商会的人想买,托付 工程师来勘察,那位工程师跟陶其玲说古宅非常有特色,但是修理成本太高,不仅是修缮的问题,房屋整个沉降,要修房子更要修地基,想买也不敢买了。这几年来,陶家人的叫价也是一降再降,但是4年了,始终没有卖出去。
而房子的修缮也是陶家人最大的心病。他们告诉记者,修理成本太高,他们无力承担,而这房子是省市文保单位,在修缮上有诸多限制。他们现在渴望 有关部门能帮助修理,因为这房子实在太危险了:“漏水,坍塌,电线容易走火。2009年时有一位南大的教授来看过之后判定 ,说这房子如果再不修,三年之内要倒。来 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
C 因素
文保部门:修理资金缺口太大
文保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秦淮区有数十个“私家”文保,像糖坊廊河房这样高级别的文保单位却很少。这幢民居是南京仅有的沿河古民居,非常有味道,文物价值相当高。
对于河房的修理问题,昨天,记者摘 访了秦淮区文化局。对此事比较费解的李科长告诉记者,养猪网,糖坊廊61号河房是私有产权,按照文物法规定是房主自己修理,房主无力修理的,由政府部门帮着修理,而且这个修理只能是夺 修,但是这个河房的修理资金缺口太大。他表示,2008年5月,曾经由省市区三级部门制订了一个文物夺 修方案,方案中约定由住家出资2万元,政府出资5万元,对糖坊廊河房进行夺 修,但是直来 2009年底双方才达成协议,但这时候房屋损毁严重,原先的夺 修方案已经起不了作用了,经费也不够,后来只能作罢。他无奈地表示,像糖坊廊河房这样的情景很多,包括殷高巷14号,对这些历史悠久的私有古建筑,在修理和保护上确实有很多无奈。
摘 访中,有关人士建议,对这些宝贵 的“省级文保单位”,效仿杭州、苏州,由政府牵头引入商业运作。如苏州的平江历史街区,2002年苏州市政府牵头,一家公司投资,启动了保护整治工程,修旧如故,2005年引入了文化、休闲、旅行等业态,这个保护项目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姚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