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
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消毒消毒包括带猪消毒和环境消毒及生产用具、用品的消毒。加强猪舍内外环境的消毒工作,由专人负责,认真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
1.一般带猪消毒每周2-3次,在下午上班后开始,这时气温较高猪舍内很快干燥,同时在消毒后2-3分钟加强通风,降低猪舍湿度和消毒液的气味。消毒时采用喷雾的方式,必须全面到位如栏位、地面、饲槽、净道、脏道、墙壁、顶棚、其它设施等,绝不能留有死角。同时消毒液的浓度必须有效,喷洒均匀。
2.环境消毒一般每周1-2次,选择一个比较晴朗没有风的天气进行,方法同带猪消毒。
3.消毒药的选择:有火碱、1210、百毒杀、碘制剂、醛制剂、氯制剂等。产仔舍和保育舍尽量选用对皮肤刺激小的药物。为了避免产生抗药性应轮用药物,一周一次。
4.工作服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方法,每周二次。用21克高锰酸钾42毫升甲醛在温度21度以上,湿度70%以上密闭熏蒸24小时。
5.生产用具消毒:针头、注射器及其它器械用完后立即蒸煮消毒,断尾钳、剪牙钳随用随消,粪铲、扫把、粪车用完后冲洗消毒。
6.猪舍清空后消毒:采用清(清理粪便杂物)—消(消毒3%火碱)—冲(冲洗)—干(干燥)—消(消毒)—熏(熏蒸)—烧(火焰消毒)—空(空置5-7天)。
免疫加强母猪及其它猪群的免疫工作,必须根据自己猪场疫病的流行情况及本地区、省市疫病的流行情况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