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集约化养猪场全方位防疫非常重要

来源: 猪价格网    2015-11-24 12:11:57   查看:  次

集约化养猪场全方位防疫非常重要[/page]

  目前,我国的养猪业正以集约化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传统的家庭饲养方式。在防疫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与要求防疫措施和技术日益完善的规模化养猪相互渗透的过渡时期,传统的兽医防治已经不能适应集约化养猪生产的需要。如何将被动型防治转为主动型预防已经是集约化养猪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就集约化猪场如何进行全方位防疫提出以下建议。
 


 

  疫病发生条件
 

  疫病的发生或流行应该具备一定的内外因条件,内因是指猪场内存在或侵入的病原体:外因是指猪场环境和日常生产操作给病原体带来的得以生存和蔓延的物质条件。集约化猪场疫病的发生要具备病原体、传染途径、易感性猪群三个必须条件。深入了解这些情况对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1、病原体方面
 

  各种传染性疾病都有其各自的致病物,如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各种病原体散布在外界环境中,同时也存在于发病猪只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脏器、组织内。猪场范围内虽然可以通过消毒等措施达到短期内杀死或减少病原体的目的。但猪场不可能与整个外界环境进行隔离,不可避免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染,特别是病原体难以发现和大量流行而控制措施不力时,就可能会造成猪场内病原体的大量传播或发病,在不可能全部捕杀和处理不彻底的情况下,产生的活体带菌和病原体残留问题,将会使流行疫病更加难以控制。
 

  2、传染途径方面
 

  病原体必须通过一定途径后才能侵害猪体,诸如猪只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伤口、活动行为等。此外,各种媒介物,如空气、饮水、饲料、生产用具、昆虫、鸟、鼠以及生产操作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在环境和猪群之间进行病原体的传播,而且传播往往是在无意或不易察觉中进行的。猪只生活过程中必须进行呼吸、饮食和行为,体表也经常和地面或其它异物接触,作为病原体媒介物的工作人员、生产用具不能不用,却不能保证绝对不受污染:作为病原体另一种媒界物的昆虫、鼠类也不能完全消灭,再加上当前一些猪场生产设施不够完备、科学,饲养人员操作习惯不够规范,这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易感性方面
 

  易感指猪群对某种疫病易于感染的性质,即猪群对疫病抵抗力强弱的相对反应。猪只抵抗力愈强则易感性越小,抵抗力愈弱则易感性越大。目前,集约化猪场对某些疫病多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降低猪群的易感性,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病的发生。
 

  但用苗后的一定时间里,免疫力会逐渐降低,同时疫苗质量和免疫操作的不佳,往往也导致免疫效果的下降。当大量的和强毒的病原体、或已发生变异的病原体侵入猪体时,就可能导致免疫的失败。对有些传染性疫病至今还未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有些病原体的发病机理还未被人们研究清楚。
 

  所以免疫注射并非绝对的。由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工作不能依靠单一的措施来保证,必须从消灭控制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和降低猪群易感性三个方面同时推进,采取综合性、有效性、持之以恒的防疫措施,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防疫措施及要求
 

  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1、防疫责任的定位方面
 

  (1)场长:使猪场在整体上具备防疫灭病的条件。健全防疫制度和措施,并监督执行。当发现疫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力量进行扑灭。
 

  (2)兽医:具体完成本场防疫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发现违章行为及时纠正。发现重大疫情和不明疫病,立即向场长和防疫部门报告,提出防治意见。日常工作包括:猪群免疫、驱虫、消毒、治疗,病死猪的诊断和处理、疫病的检测和跟踪,保管场内疫苗、药品、器械,整理疫病资料、归类存档。
 

  (3)饲养员: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每日定期观察猪群,发现异常立即向兽医报告。主要配合兽医进行防疫、消毒、驱虫、治疗。加强猪群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干净、空气新鲜,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4)门卫职工:把好猪场大门,监督外来人员执行本场防疫制度,对要进入场内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消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