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如果繁殖环境不合格,后果非常严重,因此,饲养母猪时,一定要满足繁殖猪群的环境需求,其中猪群的繁殖环境需求的关键点有以下几点:
关键点一:保证繁殖猪群对温度的需求
温度会造成妊娠期母猪胚胎损失,温度高限是26.5℃,在配种的前两个月里环境温度一定不能超过这个限度。
当环境温度超过29℃时,胚胎的着床和存活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环境温度过高,对公猪精子的授精能力产生的影响就是45天,这是由他的生精过程决定的。此外对于泌乳期母猪来说,最适温度为16℃左右。我们国内和德国的两个实验同时证明了,在20多天的泌乳期里,体重损失超过5%的头胎母猪泌乳量不够,仔猪断奶重偏低,而且后续的产仔数和发情都不正常。所以说即使我们是从国外引种,并且还模拟国外半开放式的猪舍,但是这种所谓的纯种退化依旧是家常便饭。
关键点二:要改善猪舍的通风状况
新一代的种猪繁殖率高、生长速度快,其根本原因是代谢率提高了。随之而来的产热量和水分产量也提高了很多。同样温度,当湿度升高时,在冬天感觉更冷,在夏天会感觉更热。调查后发现,泌乳期的母猪在相同阶段,这些指标会增加44%。所以必须改善这些阶段的通风状况,繁殖效率才会增加。基于这些因素,需要把猪舍的通风量增加一倍,这样才能把妊娠期母猪产生的NH 3 、水分还有热量带走,才会减少甚至避免胚胎的损失。要注意的是在最低通风量时不能让冷风直接吹到猪的体表。这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风机的选择。因为现在风机的选择差异巨大。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同样是24寸的风机,有的通风量甚至会相差40%。所以说我们从事养猪的企业在选择风机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的人士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猪舍的建筑特点,帮忙计算满足猪环境需求的风机。
关键点三:要完善繁殖猪群猪舍的空气过滤系统
特别是在公猪站的建设中一定要选择全空气过滤系统,因为蓝耳病病毒在公猪精液内的散毒时间最长可达90多天,而成年母猪仅为十几、二十天。我们还在两个相邻的养殖场做了一个试验。一个养殖场做初效的空气过滤(简单的滤掉灰尘和主要病原体的载体),另一个养殖场不做过滤。结果发现,做了初效过滤的养殖场连续4年没有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PED),而没有做过滤的那个场每年都会发生PED。所以我们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猪舍的空气过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