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中,齐贝网介绍过很多关于方面的知识。因为在猪场实际生产养殖过程中,猪舍环境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猪场饲养管理的要点。我们知道,影响猪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等各个方面。那么,我们在考虑猪舍的结构和工艺设计时,一定要围绕这些问题综合考虑,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猪的生物学特性一般表现为: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湿,还需要洁净的空气和一定的光照。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在冬季为了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会造成了空气的污浊;夏季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可以降温,但增加了舍内的湿度。由此可见,猪舍内的小气候调节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创造一个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温度
温度在环境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表现在仔猪怕冷。低温对新生仔猪的危害最大,若裸露在1℃环境中2h,便可冻僵、冻昏、甚至冻死。成年猪长时间在-8℃的环境下,可冻得不吃不喝,阵阵发抖;瘦弱的猪在-5℃时就可冻得站立不稳。
寒冷对仔猪的间接影响更大。它是仔猪黄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还能应激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试验表明,保育猪若生活在12℃以下的环境中,其增重比对照组减缓4.3%,饲料报酬降低5%。
在寒冷季节,成年猪舍温要求不低于10℃;保有猪舍应保持在18℃为宜。2~3周龄的仔猪需26℃左右;而1周龄以内的仔猪则需30℃的环境;保育箱内的温度还要更高一些。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较大,可达10℃以上,体弱的猪是不能适应的,易诱发各种疾病。因此,在这期间要求适时关、启门窗,缩小昼夜的温差。
成年猪则不耐热。当气温高于28℃时,对于体重75 kg以上的大猪可能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猪的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长势缓慢。当气温高于35℃以上、又不采取任何防暑降温措施,有的肥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公猪的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并在2~3个月内都难以恢复。热应激可继发多种疾病。
猪舍内温度的高低取决于猪舍内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设备条件下,热的来源主要靠猪体散发和日光照射的热量。热量散失的多少与猪舍的结构、建材、通风设备和管理等因素有关。在寒冷季节对哺乳仔猪舍和保育猪舍应添加增温、保温设施。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加大通风,给以淋浴,加快热的散失,减少猪舍中猪的饲养密度,以降低舍内的热源。此项工作对妊娠母猪和种公猪尤为重要。
二、湿度
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分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0%。试验表明,在气温14~23℃,相对湿度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生存。猪的生长速度快,肥育效果好。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为了防止湿度过高,首先要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少用或不用大量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避免积水。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门窗,以降低室内的湿度。为此要求母猪、仔猪和后备种猪每天保持14~18h的50~100lx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优于人工光照,因而在猪舍建筑上要根据不同类型猪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光照面积。同时也要注意减少冬季和夜间的过度散热和避免夏季阳光直射猪舍。
猪场引进种猪的细节措施
种猪的运输
运输前必须对运猪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在车厢内铺洒垫料,防止种猪肢蹄在运输途中造成机械性损伤。另外还准备一些保健、抗应激的药品,方便及时对因运输过程造成的应激猪只采取有效措施。
种猪的隔离
1、种猪到场后,根据种猪性别、大小进行合理分群饲养,隔离期为45天。
2、引进后3天内,少量投喂饲料,提供充足的饮水,进行适应性观察。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适当加喂青饲料。引进后一周内在饲料中添加阿莫西林200ppm 氟苯尼考100ppm,用药7-14天。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3、种猪群稳定健康15天后,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合理地给后备猪进行疫苗注射。免疫接种后,对种猪群做抗体监测,确保猪群抗体水平。
4、引进种猪40天后,在猪群正常的情况下,可将本场老母猪混入饲养,使后备猪逐步接触驯化。
种猪的选择
后备种猪的引种体重,以40-60kg为宜,体型符合本品种的外形特征,发育良好、猪健康无遗传性疾病。
公猪要求:反应灵敏、四肢结实粗壮、腰背平宽、后躯发达、睾丸发育良好、大小均匀、左右对称、包皮正常 ,无积尿、雄性特征明显、性欲强。
母猪要求:头颈清秀,背腰平直、四肢强健、性情温驯、外阴部不上翘发育良好、有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均匀对称、无瞎乳头、翻乳头。
引种前的准备工作
1、隔离舍远离现有猪群100米以上,水电通畅,通风向阳。
2、隔离舍要打扫清洗干净,彻底消毒并至少空栏一周以上。
3、准备好常规的治疗保健药品、消毒药品、饲养工具和优质的全价饲料。
三、通风换气
规模化猪场由于猪只的密度大,猪舍的容积相对较小而密闭,猪舍内蓄积了大量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尘埃。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 3 000× 10-6,氨30×10-6,硫化氢 20×10-6。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猪若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首先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炎症,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的疾病。如猪气喘、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污浊的空气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征。表现在食欲下降、泌乳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嚼耳等现象。
消除或减少猪舍内的有害气体,除了注意通风换气外,还要搞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污水,不让它在猪舍内腐败分解。调教猪到运动场或猪舍一隅排粪便的习惯。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措施,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四、光照
光照对猪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以及活化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肥有猪对光照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光照对繁育母猪和仔猪有重要的作用。试验表明若将光照由10lx增加到60~100lx,其繁殖率能提高45%~85%;新生仔猪的窝重增加 0.7~1.6 kg;仔猪的育成率提高 7.7%~1.21%。哺乳母猪每天维持16 h的光照,可诱发母猪在断奶后早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