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也是一种传染源,因为粪便中含有一些寄生虫虫卵和病原微生物,尤其是一些患有传染病的畜禽粪便。所以,畜禽粪便不能直接用于农田、水塘施肥,否则会造成疾病的传播。只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便方可成为农用肥料。那么,怎么对畜禽粪便进行消毒处理呢?
畜禽粪便常见的处理方法有掩埋法、焚烧法、化学消毒法及生物热消毒法(包括发酵法、堆肥法)。
一、掩埋法
掩埋法是一种传统的粪便处理方法,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它就是将粪便与漂白粉或新鲜的生石灰混合,然后深埋于地下,一般埋的深度在2米左右。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地下水可能会被污染病,且降低了粪便的肥力。
二、焚烧法
此法是消灭一切病原微生物最有效的方法,但大量焚烧粪便显然是不经济合理的。所以,此法的使用受限,一般只用于处理一下患烈性传染病畜禽的粪便。
具体做法:在地上挖一个坑,深75厘米,宽75-100厘米,在距坑底40-50厘米处加一层铁炉底(炉底孔密些比较好,否则粪便易漏下)。在坑内放置木材等燃料,在炉底上放置欲消毒的粪便。如果粪便太潮湿,可混合一些干草,以利燃烧。
优点:消毒杀菌彻底。
缺点:费燃料,不经济,费时间。
三、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就是用一些化学消毒试剂对畜禽粪便进行消毒处理。适用于粪便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10%-20%漂白粉液、0.5%-1%的过氧乙酸、5%-10%硫酸苯酚合剂、20%石灰乳等。使用时应细心搅拌,使消毒剂浸透混匀。由于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不宜使用凝固蛋白质性能强的消毒剂,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缺点:操作麻烦,不能彻底消毒,故实际工作中不常用。
四、生物热消毒法
生物热消毒法是粪便消毒最常用的消毒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既能杀灭粪便中非芽孢性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又不失去粪便作为肥料的应用价值。
1、发酵池法
此法适用于饲养大量畜禽的场所,多用于稀释粪便(牛、猪粪)的发酵。在距离饲养场所200-250米以外无居民、河流、水井的地方挖筑2个或2个以上的发酵池(池的大小、数量视处理粪便的多少,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池的边缘与底部用砖砌后并用水泥抹上,使其不透水。如土质干固,地下水位又较低时,亦可不必用砖和水泥。
使用时先在池底倒一层干粪,然后将每天清除的粪便垫草倒入池内。快满时,在粪表面铺一层干粪或杂草,上面盖一层泥土封好,或用木盖将其盖好。经1-3个月即可出粪作肥料。
2、堆肥法
适用于干固粪便(马、鸡、羊粪等)的处理。在距人、畜的房舍、水池和水井100-200米,且无斜坡通任何水池的地方进行。挖一宽1.5-2.5米、两侧深度各20厘米的坑,由坑底两侧至中央有不大的倾斜度,长度视粪便量的多少而定。先将非传染性的粪便或干草堆至25厘米厚,其上堆放欲消毒的粪便、垫草等,高达1-1.5米。然后在粪堆外面再堆上10厘米厚的非传染性粪便或谷草,并抹上10厘米厚的泥土。如此密封发酵2-4个月,即可用作肥料。
采用堆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堆料内不能只堆放粪便,还应堆放垫料,稻草等有机质丰富的材料,以保证微生物活动所需营养;堆料应疏松,以保证微生物活动所需氧气;堆料应有一定湿度,含水量以50%-70%为宜;保证足够的堆肥时间,一般夏季1个月左右,冬季3-4个月。
此外,还可把生物热发酵与生产沼气结合起来,处理粪便,这样既达到了粪便消毒的目的,又可充分利用生物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