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猪场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您的养猪场消毒工作是否避开了这些雷区?

来源:    2016-04-26 14:54:02   查看:  次

  误区一: 大门消毒池形同虚设

  猪场大门是进入猪场的第一道门,也是猪场的第一道防线,所有进入的人员和车辆的必经之路,所以猪场大门的消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很多猪场我们会发现以下情况:如图1,在消毒池内放入砖块方便人员通过,消毒池消毒液更换不及时,并且消毒池内很多泥土石块等异物,池内消毒液失效。另外消毒池没有顶棚,消毒液经过太阳晒过后很容易失效。如图2,消毒池内消毒液长久不换已变成污水,没有顶棚,且消毒池修建不合理,消毒池过浅,不能没过车轮,一下雨就有水漫出来。这样的猪场大门消毒池完全没有发挥消毒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

  误区二: 紫外线对人员消毒

  原则上非本场人员是禁止进入猪场的,尤其是生产区,但难免有外出人员,外聘人员,或其他外来人员要进入猪场,因此在进入前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目前,很多猪场对于外来人员进入前进行紫外线消毒或蒸汽消毒,如图3所示,要求人员在有紫外灯开启的消毒室内停留10-15分钟。然而这样的猪场并没有认识到紫外线对人的伤害,在紫外灯使用说明中表明注意不要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紫外线能损伤眼睛,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使皮肤发生光照性皮炎,出现红斑、水泡、水肿等,严重的还可以引起皮肤癌。另外这种消毒方式看似严格消毒,其实只是杀灭衣物的表面细菌,消毒并不彻底。

  误区三: 猪舍门口没有踏脚盆或消毒槽

  猪舍门口的踏脚盆或消毒槽能够有效的减少舍外的病原微生物传入舍内,对于舍内猪群的健康也至关重要。然后很多猪场的猪舍门口根本就没有修建消毒池或消毒槽,也没有摆放消毒盆,对于猪舍门口的消毒完全忽略。而有的猪舍门口有消毒池,但消毒液长久不换,如图 4产房门口消毒池内消毒液变成了黄色,图5保育舍门口消毒池内满是落水死掉的蚊蝇,消毒池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误区四: 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

  很多猪场的猪场大门、场区门口和猪舍门口的消毒池或消毒槽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液,这样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增加,使消毒的效果变差或失效。

  正确的“门口”消毒及管理方式

  猪场大门和生产区门口应随时保持关闭,并设置“养殖重地,谢绝参观”的明显标识;大门应有保卫人员,对进出的人、车、物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猪场门口、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要有足够的长度和深度,长度要有进出最大车轮周长的2倍以上为好,深度 750px,宽度和门口宽度相同。猪舍入口设消毒槽或消毒盆,进入必须经过消毒池。另外大门和栏舍门口的消毒池(槽)要及时更消毒液,保持其有效性。消毒液应选择差异较大的几种,一般使用1种药液2周左右后轮换,避免产生耐药性。

  人员进场前最有效的消毒方式为登记、淋浴、消毒、更换猪场内衣服和鞋子。进场后需遵守生产区内一切防疫管理制度,不得超出规定活动范围随意走动。猪场人员外出或休假回场后必须经过48h的隔离,进入生产区须换工作服。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