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耗率=(原料消耗量-饲料成品量)/原料消耗量×100%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其饲料产品的原料价应按饲料配方的组成计算。
总饲养成本的核算:饲料变动成本、其他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和。
通过以上核算,我们定量了产品中各种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同时得到了该年度生猪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产品的成本。如将每年或各季度的成本进行如此核算,并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效益的潜力,这对降低成本将有巨大作用。
小型养猪场成本核算的意义
①通过产品成本核算,明确了产品成本构成的项目,加强了财务管理。从上述产品核算的过程及结果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产品成本构成的项目。如果有不合理的开支项目,在核算的过程中必然会暴露出来。此类项目的多少与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反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状态。进行细致而严格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必然会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减少财务漏洞,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②通过产品成本核算,明确了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产品核算的结果告诉我们,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需用多少资金,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产品市场售价随时了解企业的盈亏状态。
③通过产品成本核算,了解了产品总成本中各项成本的比例。了解这个比例有利于决策者对现实的成本构成做出正确的评价,发现问题的同时找到机遇。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降低固定成本的比例始终是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
④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对企业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当我们通过成本核算得到某一企业在其具体环境中单位产品的赢利额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该企业的平均固定成本数额确定盈亏点。
⑤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降低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通过进行成本核算我们看到,产品的成本构成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部分组成,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同时降低此两项的总额。所以提高技术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合格产品的数量,减少单位产品的摊销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可以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并对核算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的企业、一个不能对成本结构进行经济分析的企业,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猪场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学会对核算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并适时做出正确决策是未来猪场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生产成本的正常合理的运行并节约生产成本,就要养好母猪、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无效公母猪饲养。
1 、养好母猪 注意孕期管理
基本要求是:重点抓用料,空胎抓复膘,重胎抓增膘,产后抓保膘。保证母猪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提高受胎率。母猪怀孕后,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方法,即前一个月根据膘情限制饲喂和后一个月应适当加喂精料,尤其是含蛋白质较多的精料,中间两个月可适当多喂些粗饲料。
2 、各段饲料喂各阶段的母猪
防止饲料营养的浪费,食喂时搅拌均匀,食槽完好,坏的及时维修,尽量避免饲料掉在地上。栋舍的温度适宜时,要关掉风扇,节约每度电。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不要长流水节约水源。消毒要到位,消毒药按说明或比说明剂量稍微大点也可以,但并不是说消毒药的浓度越大越好。有的消毒药浓度过大不但起不到杀菌的作用还给病菌创造生存环境。
3 、尽量减少饲养无效公母猪
正常猪场母猪年产 2.2 胎,胎产活仔 10 头以上,每头公猪应保证 20-30 头母猪的配种,如果猪场没达到上面指标,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母猪。无效公母猪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长期不发情的母猪。 (2) 屡配屡返情的母猪。 (3) 习惯性流产的母猪。 (4) 饲养在妊娠舍中,但却不出现返情的母猪。 (5) 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 (6) 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 (7) 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 (8) 精液质量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猪等。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应及时淘汰,减少成本的浪费。
养好哺乳母猪、管理好仔猪对仔猪单位成本有着直接关系。养好仔猪要把住三关。
初生关:仔猪产下后,马上用布片或毛巾擦净口腔、鼻孔和全身的胎液,减少体热散失,防止感冒,并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其吃足初乳。
补料关:仔猪出生 3-5 天,应注射牲血素 ( 含铁硒 ) ,防止仔猪贫血。仔猪 10-20 天之内必须学会吃饲料。 15 天阉割。补料要少填勤填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断奶关:仔猪一般在 21 天断奶。断奶后,要做到“四不变”。即:饲养员不变、饲料不变、饲养方法不变、圈舍不变,以增加奶膘,促进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对把好三关的作用,概括起来是三句话:“把住初生关,死亡减一半 ; 攻下补料关,仔猪长得欢 ; 把住断奶关,育肥是关键。”所以,养好仔猪是发展养猪的关键。也是对生产成本最好的回报。
育成段仔猪饲养 35 天,转群体重要求 28-30 公斤,每头猪净增重 19-21 公斤,料重比 2 : 1 ,成活率 95% 以上。要求育成段饲养人员做到:
一、正确过度仔猪料,过度料要按比例逐渐过度,以免突然换料造成仔猪拉稀影响生长,增加死亡。拌预防药要适量、均匀。添加饲料时要适量、勤添以免添加多仔猪拱出料槽掉入粪沟造成饲料的浪费,注意料槽有无损坏漏料造成仔猪浪费。
二、要抓好 4 定位工作 ( 定点采食、定点饮水、定点排粪尿、定点休息 ) ,每天定时打扫圈舍,让每头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 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转出完毕及时掏净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 ; 定期猪舍消毒、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三、栋舍的温度适宜时,要关掉风扇,节约每度电。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不要长流水节约水源……四、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减少饲料、兽药的浪费,避免病原的传播。
育肥段饲养 12-13 周左右,至 85 公斤出栏上市,平均料重比 3.5 : 1 ,要求成活率 98% 以上。
要求肥猪段饲养人员:一要抓好 4 定位工作 ( 定点采食、定点饮水、定点排粪尿、定点休息 ) ,每天定时打扫圈舍,让每头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 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出栏猪及时掏净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 ; 定期猪舍消毒、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减少饲料、兽药的浪费,避免病原的传播。
以上简单的阐述了成本的核算和影响成本的部分因素。大部分是看的见的因素。下面是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影响成本。
一、饲料因素
1 、饲料配方不随季节变化的浪费
一年四季,气温不同,猪对营养的需要也不同,但现在不论饲料厂推荐的配方,还是请专家设计的配方,都不可能在一年四季都适用。冬季用高蛋白配方,会造成蛋白的浪费,夏天用高能配方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等。如果我们能适时调整配方,使全群料肉比从 3.5 降到 3.4 的话,对一个万头猪场来说,一年就可节省饲料 10000 × 90 × 0.1=90000 公斤,折合人民币 12 万元以上。
2 、使用高水分玉米而不改变配方的浪费
在秋冬季,常听到养猪户反映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不好了,猪光吃不长。根据了解,造成猪生长缓慢的原因并不是由预混料或浓缩料质量引起的,而是由于当时玉米水分过大造成的。因秋冬季,气温偏低,猪对能量的需要量要大于春夏季节,而这时的玉米多是新收获的玉米,水分多在 20% 以上,所配合出的饲料就存在能量不足现象,如不修改配方,且按固定饲喂程序进行的话,必定会出现能量不足,影响猪的正常生长。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很简单,一是在其它原料不变的情况下,加大玉米比例,同时加大饲喂量 ; 二是在用湿玉米的同时,配合高能量饲料如油脂等,这适合于需要能量浓度大的乳猪料或仔猪料中。
3 、不按配方加工饲料的浪费
有几种情况,一是加工料时不过称 ; 二是缺乏一种原料时,轻易用其它原料代替 ; 三是原料以次充好,如用湿玉米代替干玉米等。以上三种情况都会破坏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影响饲料利用率。
4 、搅拌不均匀的浪费
搅拌不均匀在许多猪场出现过,手工拌料自不必说,就是机器拌料也常出现搅拌不均匀的情况。边粉碎边出料的有,搅拌时间不足的有。最容易忽视的是在饲料中加入药物或微量添加剂,不通过预混直接倒进搅拌机,在上千斤饲料中加入几十克药品,很难做到搅拌均匀。
5 、大猪吃小猪料的浪费
经常遇到小猪吃乳猪料,中猪吃小猪料,大猪吃中猪料现象,这些都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更严重的是让后备猪吃育肥猪料,大大推迟母猪发情时间,影响正常配种。这些看似不重要,但如果仔细算一笔账,你会大吃一惊的。
二、药品浪费
1 、以次充好的浪费
现在药品市场很混乱,同一产品因生产厂家不同,价位相差很多,有的甚至上倍。有的同一药店中土霉素原粉价格在四十元到八十元不等,使用不同价位的药品效果是不同的。这里说浪费是说用劣质药品会浪费治疗时间和我们对某一药品的信心。如果这样,我们会因为使用一次劣质药品而放弃一种很好的药物。如果老板进药时,片面追求低价,时间长了,会让兽医无药可用。
2 、使用方法不当的浪费
这种情况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 给已经拒绝采食的猪料中加药。
(2) 不溶于水的药物用饮水给药。
(3) 对已发病猪群用预防剂量。以上三种情况对治疗是没效果或效果很差的,药品浪费在所难免。所以在大群用药时应考虑到猪群的状况,对症用药。
3 、无病乱用药的浪费
猪病之多,危害之大,让养猪人士谈病色变。一些人主张长期大剂量用药物控制,有不少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方法已为人们接受。但我对这一办法有不同的看法,不仅是因为大量用药增加成本,更主要的是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一旦停药就可能引起疾病暴发。这也就出现了哺乳仔猪好养而保育猪难养,保育猪养好了却在生长育肥上出问题的反常现象。
4 、用弱毒菌苗同时用抗生素的浪费
疫苗预防和药物预防都是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但二者同时使用却没有好效果。因弱毒菌苗仍是活的细菌,如同时使用抗生素,这些菌苗会被抗生素杀死,起不到激发猪体产生免疫力的目的,不但会造成疫苗的浪费,还会误导我们的思路,因已防疫过的猪仍发生该种疾病。
三、肥猪出栏时间过长的浪费
(1) 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猪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猪场的成本核算就是对猪场生产仔猪、商品猪、种猪等产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进行计算,得到每个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即产品成本。成本管理则是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考察构成成本的各项消耗数量及其增减变化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在增加生产量的同时,不断地降低生产成本是猪场扩大赢利的主要方法。
为了客观反映生产成本,我们必须注意成本与费用的联系和区别。在某一计算期内所消耗的物质资料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是生产费用,生产费用中只有分摊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才构成生产成本,两者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
(2) 生产成本核算的方法。
进行生产成本的核算需要完整系统的生产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日常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记录及其分类整理的结果,所以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制度、准确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是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通过产品的成本核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们需要了解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指标和计算期单位。
养猪场生产的终端产品是仔猪、种猪和瘦肉型商品猪,成本核算的指标是每千克或每头产品的成本资金总量,计算期有月、季度、半年、年等单位。现以 100 头基础母猪、本年度存栏变化很小 ( 如变化较大应将增减的猪群消耗剔除,消除其影响 ) 的小型猪场为例,将商品猪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元 / 千克、元 / 头为核算成本的指标,以年为计算期单位说明猪场成本核算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第二步,确定构成养猪场产品成本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将构成猪场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项目分为两大类,即固定费用项目和变动费用项目。变动费用项目是指那些随着猪场生产量的变化其费用大小也显著变化的费用项目,例如猪场的饲料费用 ; 固定费用项目是指那些与猪场生产量的大小无关或关系很小的费用项目,其特点是一定规模的养猪场随着生产量的提高由固定费用形成的成本显著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总成本,这就是规模效应,降低固定费用是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变动成本费用项目:饲料、药品、煤、汽油、电和低值易耗物品费。其中饲料包含饲料的买价、运杂费和饲料加工费等。
②固定成本费用项目:饲养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用,以及猪场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和维修费。
第三步,成本核算过程。
各类成本发生额如下:
变动成本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核算:
采购费用分配率 = 采购费用总额 / 原料总买价× 100% 原料采购成本:买价与采购费用分配率的乘积。
饲料产品加工费分配量 = 加工费总额 / 加工总量已消耗饲料产品的成本价:原料组成价÷损耗率 + 加工费分配量。
1 、养好母猪 注意孕期管理
基本要求是:重点抓用料,空胎抓复膘,重胎抓增膘,产后抓保膘。保证母猪健康,按期发情,消除不孕因素,提高受胎率。母猪怀孕后,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方法,即前一个月根据膘情限制饲喂和后一个月应适当加喂精料,尤其是含蛋白质较多的精料,中间两个月可适当多喂些粗饲料。
2 、各段饲料喂各阶段的母猪
防止饲料营养的浪费,食喂时搅拌均匀,食槽完好,坏的及时维修,尽量避免饲料掉在地上。栋舍的温度适宜时,要关掉风扇,节约每度电。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不要长流水节约水源。消毒要到位,消毒药按说明或比说明剂量稍微大点也可以,但并不是说消毒药的浓度越大越好。有的消毒药浓度过大不但起不到杀菌的作用还给病菌创造生存环境。
3 、尽量减少饲养无效公母猪
正常猪场母猪年产 2.2 胎,胎产活仔 10 头以上,每头公猪应保证 20-30 头母猪的配种,如果猪场没达到上面指标,很有可能是饲养了不少无效母猪。无效公母猪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长期不发情的母猪。 (2) 屡配屡返情的母猪。 (3) 习惯性流产的母猪。 (4) 饲养在妊娠舍中,但却不出现返情的母猪。 (5) 产仔数少或哺乳性能差的母猪。 (6) 有肢蹄病不能使用的公猪。 (7) 使用频率很低的公猪。 (8) 精液质量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猪等。这些公母猪的饲养,浪费人力,浪费饲料,浪费栏舍等,应及时淘汰,减少成本的浪费。
养好哺乳母猪、管理好仔猪对仔猪单位成本有着直接关系。养好仔猪要把住三关。
初生关:仔猪产下后,马上用布片或毛巾擦净口腔、鼻孔和全身的胎液,减少体热散失,防止感冒,并人工辅助固定奶头,让其吃足初乳。
补料关:仔猪出生 3-5 天,应注射牲血素 ( 含铁硒 ) ,防止仔猪贫血。仔猪 10-20 天之内必须学会吃饲料。 15 天阉割。补料要少填勤填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断奶关:仔猪一般在 21 天断奶。断奶后,要做到“四不变”。即:饲养员不变、饲料不变、饲养方法不变、圈舍不变,以增加奶膘,促进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对把好三关的作用,概括起来是三句话:“把住初生关,死亡减一半 ; 攻下补料关,仔猪长得欢 ; 把住断奶关,育肥是关键。”所以,养好仔猪是发展养猪的关键。也是对生产成本最好的回报。
育成段仔猪饲养 35 天,转群体重要求 28-30 公斤,每头猪净增重 19-21 公斤,料重比 2 : 1 ,成活率 95% 以上。要求育成段饲养人员做到:
一、正确过度仔猪料,过度料要按比例逐渐过度,以免突然换料造成仔猪拉稀影响生长,增加死亡。拌预防药要适量、均匀。添加饲料时要适量、勤添以免添加多仔猪拱出料槽掉入粪沟造成饲料的浪费,注意料槽有无损坏漏料造成仔猪浪费。
二、要抓好 4 定位工作 ( 定点采食、定点饮水、定点排粪尿、定点休息 ) ,每天定时打扫圈舍,让每头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 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转出完毕及时掏净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 ; 定期猪舍消毒、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三、栋舍的温度适宜时,要关掉风扇,节约每度电。水管、饮水器漏水要及时维修,不要长流水节约水源……四、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减少饲料、兽药的浪费,避免病原的传播。
育肥段饲养 12-13 周左右,至 85 公斤出栏上市,平均料重比 3.5 : 1 ,要求成活率 98% 以上。
要求肥猪段饲养人员:一要抓好 4 定位工作 ( 定点采食、定点饮水、定点排粪尿、定点休息 ) ,每天定时打扫圈舍,让每头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 ; 定期净食槽,及时修理料槽,出栏猪及时掏净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 ; 定期猪舍消毒、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无饲养价值的猪要及时处理,减少饲料、兽药的浪费,避免病原的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