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1、猪场的选址:适度规模养猪由于多为单户饲养,猪场多位于住处旁,这为某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留下隐患。对此类养殖户来讲,生态养殖的考虑应使猪场与人的居住房有一定距离,最好能位于住房的下风位,有条件的可在两者间设立绿化带,以避免疾病的交互传染。同时,在选择场址时还应注意周边环境如:周边的水源水质、工业“三废”、农药等是否会对猪场内环境构成影响。为解决猪场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最近不少地方提出建立生态养殖小区的构想,即以村、组为单位,根据群众意愿,规划出一片地方集中建猪舍,统一标准,统一模式。但养殖小区模式是否符合各地引用尚需结合各地时间情况考虑。
2、粪尿与污水处理:猪的粪尿排泄量很大(约为4 kg/d 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 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氨、胺等腐臭物质,污染猪舍和大气环境;粪尿中所含氮、磷等物质虽可改良土壤,但过量却会败坏土质,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所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残留药物等是污染自然水源的主要物质。严格控制养猪中污水及粪尿的排放,或通过合理处理,变废为宝是生态养猪的重要内容。
目前养猪生产中较适用和有效的污水及粪尿处理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将其用作农作物肥料;二是利用污水和粪尿生产沼气。
a、作肥料:可以将鲜粪直接施入土壤,也可通过发酵、腐熟堆肥后再施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如长期、过量使用未经处理的鲜粪尿,其中所含微生物、寄生虫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同时其中所含过量磷、镁等无机物将造成土质的败坏。为避免此类污染和副作用,提高肥效,粪便以经发酵或高温腐熟处理后再使用为宜。
b、生产沼气:固态或液态粪污均可用于生产沼气。沼气可用于照明、作燃料、或发电等;
沼液可作饲料添加剂或作喷洒果树叶面的肥料;而沼渣可作为肥料还田。
目前我国利用畜禽粪尿生产沼气推广面积较多的方法是常温发酵,此法存在低温季节产气少,甚至不产气的问题,同时由于只进行了发酵一级处理,往往不能做到无害化,有机物降解不完全,常导致二次污染。如果用产生的沼气加温,进行中温发酵,或采用高效厌氧消化池,可提高产气效率,缩短发酵时间,对沼液用生物塘进行二次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含量,减少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