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猪场需要什么样的兽医?
对于一个年出栏千头的猪场而言,兽医的工作可以是看病治病、打疫苗、阉割。可是对于年出栏超过10万头、甚至 100 万头的养猪集团而言,兽医的工作就不可能仅仅是简单的打针和阉割了。对于一个较大的生产系统而言,更重要的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和避免出现重大损失,在这些系统中,兽医的工作核心是保证动物健康,更多的是需要对疾病监控、诊断和分析,在掌握各种疾病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防疫卫生、免疫程序、保健和治疗方案。
以一个年出栏10万头、拥有多个自繁自养饲养点的养猪体系而言,我们需要有至少两个层次的兽医:现场兽医和兽医主管。现场兽医,分散于各个饲养点,其工作主要包括及时发现猪群疾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自行处理或向上报告、请求支援),执行系统制定的相应兽医操作规程;而兽医主管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常规巡诊、疾病监控和数据分析、响应现场兽医报告及制定统一标准的防疫卫生、免疫程序、保健和治疗方案。这些猪场需要大量的兽医继续教育和借助实验室的诊断服务,以及时更新知识,更准确地诊断和控制疾病。
而对于绝大多数年出栏只有几千头到几万头的猪场而言,一般很难建立两层的兽医体系,也很难雇用既懂临床,又会分析实验室诊断数据的兽医主管。因此对于这些猪场而言,一方面需要大力培养现场兽医,并要求兽医很好地配合生产主管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外面的兽医服务,这也是目前动保公司兽医技术服务的最大需求所在。一些著名的国际动保公司往往能够提供高水平、客观公正的兽医服务,但是这种模式本身是不稳定的,猪场需要寻找稳定的兽医服务来源。
在发达国家,猪场兽医服务体系已经十分成熟,如美国已经形成了“研究-诊断-临床-生产”4 级兽医体系。猪场只是负责生产水平的兽医执行工作,绝大多数猪场甚至没有现场兽医。专门的兽医临床服务机构(持证兽医)为这些猪场提供各个方面的兽医咨询和服务。作为猪场主要的兽医技术服务来源,一些动保公司同样也会提供部分兽医服务。专门的诊断实验室,则为临床兽医和猪场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服务,为猪场疾病监控和诊断提供依据。临床兽医则根据这些诊断结果,为猪场提供解决方案,交给生产人员去执行。一些更高端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则更多的是深入研究各种疾病和诊断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在我国,目前我们的猪场兽医体系一般只有两级半,即“研究-临床/生产”。我们绝大多数猪场都是自配兽医,兽医的工作和临床知识来源也仅限于自己的猪场,一旦遇到问题,通常由老板或兽医直接寻找并咨询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一些学者有时也提供部分诊断服务)。这套系统的结果并不理想,学者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而非诊断和临床服务。但是我们又没有正规的、可提供及时准确诊断的机构,也没有可以正确分析诊断数据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兽医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