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中国的猪肉已成全球关注的对象了。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中国的猪肉价格或很快与美国就业率一样,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指标。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内需很关心,将其视为全球经济形势的重要指标。而关注内需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追踪主要食品的价格。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的40%由消费贡献,而主要食品价格的涨跌,直接影响可支配消费支出。
为何中国猪肉受到“举世瞩目”呢?报道认为,猪肉价格的走势对中国通胀水平有重要影响。因为它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肉类产品,其价格对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有重大影响。在这一环扣一环的连锁反应下,中国的猪肉就成了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和灯塔。
一叶能知秋,窥一斑能知全豹,从一块猪肉知天下经济兴衰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经济学家曼昆说,“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矶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类似这样见微知著的还有货币兑换中“著名”的巨无霸指数,它可比中国的猪肉“出道”还要早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早在1986年9月推出巨无霸指数,比较麦当劳餐厅中的巨无霸在世界各地的价格,用于估计市场上一种货币的价格与其真实价值之间究竟偏离多少。巨无霸指数的基本原理是,假设相似的食品无论在哪里销售,其价格应当是相同的,价格有差别意味着币值出现异常情况。去年7月28日,《经济学人》公布的巨无霸指数,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被认为“接近合理”。
当年笔者第一次听到这个巨无霸指数时,感觉既新鲜又好奇,觉得汇率这么严肃的经济话题、金融议题,一个汉堡包就给“铁口直断”了,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作为一种预测性的手段,巨无霸指数还真有自己的作用。1995年,这一指数显示,日元的市值几乎是其正价值的两倍。1997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飞升,日元的价格才得到正确的估计。1997年的《经济学人》杂志骄傲地宣称:在去年一年中,8种主要货币的价格上涨或下调10个百分点,巨无霸指数对其中7种货币的评估是正确的。《经济学人》说,这“比那些高薪聘请的货币预测家要好得多。”(1997年4月13日《纽约时报》)
这样的范例还有不少,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在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仍会有强烈消费欲望,会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作用,因此,口红热销除了女性爱美的原因外,也可能是经济不景气的指标。1920年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乔治泰勒提出裙摆理论,即经济的繁荣程度和女性的裙摆长度成反比例关系(经济不佳裙摆长,经济好的时候裙摆短)……像这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衡量、评估经济的例子很多。
“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无论是猪肉还是巨无霸,还是女性的口红、裙摆,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经济某些层面的状况,举一反三,知一晓万,窥一斑不仅可知全豹,有时连整个动物园是什么样子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