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指出,目前走私最多的,不是电脑、黄金、宝石,而是肉类。一方面,国内肉类价格高企;另一方面,外国人一般不吃鸡翅、鸡爪以及一些内脏,交易商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到。在暴利之下,形成了疯狂而又灰色的走私链条。
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与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一条以广州番禺大罗塘冷冻食品市场为重要枢纽的走私冻肉产业链条,虽历经监管部门屡次打击,但始终未能根绝。大量未经检验检疫的洋冻肉涌入市场,在对国内相关产业产生冲击的同时,更威胁着民众的身体健康。
“检验检疫证明?我们这里的货有些有,有些没有。”
3月9日,广州番禺区大罗塘村。在恒锋冷冻品交易中心A区招商办对面一家冻肉批发公司的展厅门口,女店员在记者面前熟练地打开一盒30千克的巴西进口鸡翅。产品包装的里外都没有见到进口食品必备的检验检疫证明,面对记者质疑,她作出了如上解释。
“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极有可能是走私货。”另一位同在大罗塘做肉类生意的批发商告诉记者,多年来,从外省流入广东的走私冻肉屡禁不绝,不仅危及食品安全,而且有可能引发疫情,直接拖累整个食品行业。
去年,执法部门在大罗塘查获的问题冻肉达一千多吨,其中数十吨被确认来自疫区。
这些肉品,多由越南走私到广西,然后再运往广东销售。尽管有关部门一直高压整治,然而顶风作案者始终未消停。一位打私人员告诉记者,“高峰期,每天从广西过来的货柜就有三百个,里头大多数是走私冻肉。”
洋冻肉未过检疫关
近期,随着监管力度逐渐加大,大罗塘大多数冻肉批发商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做惯了熟客生意的他们,对近期打来的所有陌生电话都保持着警惕。在此前搜罗到的一大堆冷冻食品公司的联系方式中,记者连打了10家的电话,不是遭到一通无端盘问,就是刚说完几句就被直接挂断。
冷雨霏霏。这是3月9日下午5点多的广州大罗塘冷冻食品市场。夜幕马上就要降临了,一些门店的工人依然在紧张忙碌中。一辆挂着桂K车牌(广西玉林)的大型货柜车,穿过潮湿不平的街道,缓缓驶进了恒锋交易中心A区的大门。
不远处的一家档口前,一块斜立的木板上清晰地罗列着当日到货的冻肉品种和规格,一名青年熟练地驾驶着装卸机,把厚厚一堆包装好的冻肉制品,转运至档口内。
这是记者第三次来到大罗塘,原因是一位本地朋友最近每月都能吃到上等的美国牛肉。这些牛肉,均来自大罗塘的一个供应商。作为疯牛病疫区,美国牛肉一直遭受各国封杀。按照中国的贸易政策,来自美国疫区的牛肉也处于被禁止进口的名单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