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6月下旬,随着山东、河北等地新麦陆续收割完毕,我国新麦主产区收割接近尾声。
继江苏、安徽、湖北和河南等多地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市场 “底部”出现,加之今年部分产区新麦品质下降,农户出现一定惜售心理,中长期看小麦价格趋升,此前对于新麦上市后冲击玉米消费市场的顾虑有所缓和,局部地区玉米市场迎来阶段性补库。此外,22日欧洲央行放宽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限制推动玉米早盘大涨也引起业内关注。
今年我国局部新麦品质下降,饲料企业采购谨慎
由于今年我国冬小麦产区局部遭受大范围病虫害,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小麦品种普遍较去年下降一个等级,且可能存在霉菌毒素超标的现象,一些对饲料品质要求较高的企业对上述地区小麦收购较为谨慎。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先期上市的新麦品质不佳,一些规模饲料企业有意等待新麦进入集中收购阶段以后再行采购,以期获得品质更为稳定的原料。同时,对于已经开始使用新麦的饲料企业而言,其多数用于禽料和水产料,少部分用于中大猪料(因目前生猪养殖效益仍不理想,不急于催肥出栏)。此外,部分饲料企业表示,蛋禽料中的新麦使用也较为谨慎,因担心影响产蛋率。
局部地区玉米市场需求复苏,助推价格小幅走强
截至端午节前,广东地区优质玉米码头报价已经达到2550┉5元/吨的水平,较6月中旬累计涨幅50元/吨之多,港口日出货量维持在2万吨以上,港口库存持续下降。除了近期产区玉米弱势反弹,南方港口到船较少,美盘玉米在“天气市”推动下攀升以外,新麦上市后对玉米市场替代作用不及预期,也是导致南方部分饲料企业对玉米需求复苏,进而推高玉米价格的原因之一。另悉,除广东港口以外,6月下旬,广西钦州、福建漳州港玉米价格也均出现弱势反弹。
新麦与玉米间比价优势可能成为后期关键
鉴于全国主产区小麦收割完毕需等待至6月底,届时产量品质评估完成,用粮企业与托市收购将推动国内新麦一波收购高峰,目前断言新麦上市对玉米市场的冲击已经结束为时尚早,尤其是山东、河北新麦批量上市后,价格有所回落,华北局部玉米价格有所回升的情况下,两者价差进一步拉大。此外,后期一些低质麦流入饲料行业的可能性依旧存在,只要有足够的价格优势。下表是截至6月22日当周国内部分地区玉米与小麦比价关系,华北产区为禽料玉米(单位:元/吨)。
品种/地区 德州 衡水 郑州 武汉 南宁 广州
玉米 2320 2380 2460 2540 2580 2550
新麦 2100 2100 2080 2080 2130 2280
玉米与新麦价差 220 280 380 460 450 270
综上所述,进入6月下旬以后,在东北、华北产区玉米可供应量下降,外盘农产品(6.15,0.00,0.00%)获干燥天气提振影响下,新麦替代暂缓使得局部地区玉米市场迎来阶段性补库,提振市场行情,预计短期局部地区玉米市场可能因供求关系问题显露涨势,但市场整体上行空间依旧受制于有限的终端需求。何况,后期新麦替代情况仍有待于观察其与玉米间比价关系变化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