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近年来,大豆种植越加薄利,黑龙江很多豆农都不愿意种大豆了,我们知道,豆油都是用大豆压榨出来的,那么大豆减产,豆油生产有没有受到影响呢?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黑龙江八成的油脂加工企业已经处于停工或基本停工状态。
虽然下着雨,但知道采购大豆的车回来了,黑龙江友谊县丰源油脂厂总经理王秉义还是忍不住走出办公室去看了看。因为原料紧缺,最近一段时间,王秉义满脑子想的都是买豆子的事,不过刚刚拉回的这一车大豆总共也不过几十吨,对他来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友谊县丰源油脂厂总经理王秉义表示,去年从大豆收购以来我们友谊县当地全县大豆产量不足一万吨,我这个企业日加工就是800吨的量,所以收了几千吨也无法开车,到目前为止这个大豆原料已经是没有了,再开工的可能不大了。
停工对王秉义来说并不陌生,以往每年碰到豆农惜售,或是下游豆粕豆油价格不理想,他也会选择停工一段时间,等合适的时机再开工。但在去年新豆上市后,他就发现,这一次可能不一样了。
友谊县丰源油脂厂总经理王秉义表示,去年10月8号开始收大豆,但到12号就结束了收购活动。
开门却收不到粮,一些榨油企业开始主动出门到外地采购。包括友谊县、集贤县、宝清县在内的黑龙江东部地区是传统的大豆产区,当初企业在这里设厂图的就是原料采购方便,没想到大豆却减少得这么快。
黑龙江祥源油脂厂经理孙加锁表示,现在要跑出去三四百公里,即便是这样,能收到的大豆也很少。
没有原料,众多油脂加工厂相继停工。目前当地不少颇具规模的油厂都是大门紧锁,连传达室也没有留人。在与友谊县相邻的集贤县,原来有16家油脂压榨企业,当中11家过去一年开工仅为十几天,其他的开工时间也都在一个月左右,目前也基本陷入停工。整个黑龙江大约80%的油企停工,产能闲置更多。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省内油脂加工企业的开工率要是按照年加工量1470万吨这个水平,这个年加工产能看,可能也就加工了10%。但是预估到目前可能还不到10%的水平。
榨油企业转向玉米国产大豆边缘化
前瞻网了解到,在黑龙江的油脂加工企业中,几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那就是黑龙江的豆油都不用进口大豆,用的都是本地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可是在价格低廉、出油率高的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要坚持这个行规已经非常艰难,很多黑龙江油脂企业不得不另谋出路。
黑龙江祥源油脂厂是一家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大豆加工厂,也是目前不多的还能保持一定开工率的企业,企业负责人除了感慨大豆不好找,说的最多的却是玉米的行情。
黑龙江祥源油脂厂经理孙加锁表示,因为玉米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到秋天以后,假如没有大豆,不够我们生产的话,我们也得加工玉米,也得收购玉米。
孙加锁比划着厂区里的一块空地,说那里完全有空间可以建造一座大型玉米烘干塔,有了烘干塔,企业就可以做玉米贸易甚至是玉米深加工。如果大豆的局势无法好转,企业就得准备转向了。
黑龙江祥源油脂厂经理孙加锁表示,已经成型了‘就过两天等着五一以后,正式化冻就可以挖基础,就开始动工了,反正这个事是一定要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