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新一轮冻猪肉收储之后,猪价小幅反弹,但是对于养殖企业来讲情况仍不乐观,养殖市场堪忧。
本周,在发改委启动冻肉储备之后,首次出现上扬,冻肉储备调控效果显现,不过,对于养殖企业来讲,依旧不容乐观;美国干旱、国内涝灾不断袭击,加剧国内料价上涨,进而增加养殖企业经营风险,另外,近期东北地区玉米虫害多有发生,再度推高玉米期价,养殖市场堪忧!
自5月份以来,发改委已连续启动三次冻肉储备,其中5月份启动两次,进入8月份再度重启,足见政府稳定生猪市场的信心。
冻肉储备作为生猪市场调控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蓄水池,起到缓冲价格急剧波动,平抑市场波幅,有利于稳定市场情绪,对于国内食品价格起到调控作用。但从储备量来讲,其实微乎其微,我国每年猪肉消费5000多万吨,每个月理论消费量达400多万吨,所以,不足百万吨的储备肉,充其量短期起到稳定价格急剧波动的效果,同时为市场注入少许兴奋剂,提振企业抄底,短期拉升猪价,所以,冻肉储备短期效果甚好!
无论何种储备,活体或冻肉,最终还是要依靠消费市场来拉升猪价。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整体疲软,制造业、基础建设等行业经营举步维艰,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较大,倒逼收入下滑,进而影响其肉类消费!
禽肉作为低端劳动力主要消费肉类,今年经历长达半年的亏损,且肉鸡存栏不断下滑,其背后凸显基层消费市场之悲观;另外,牛羊肉却一片红火,何故?高端肉类消费如此火爆,价格不断上涨,贫富差距啊!但作为猪肉市场,其消费群体依旧是普通的劳苦大众,这部分消费群体的收入直接关系导致未来消费能力的强弱,所以,下半年生猪市场能否一改疲势,重新踏入上涨通道,其关键依旧在于基层消费者能否实现充分就业,能否提高收入水平。
另外,从饲料原料上涨角度来看,养殖企业生存难度加大!美国百年一遇大干旱,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而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较高,尤其是豆类,所以,国际粮价直接影响到居民餐桌。
面对料价上涨,今年大部分企业利用替代品,比如小麦、DDGS等原料缓解豆粕及玉米价格过度上涨,为养殖环节争取少许生存空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作为饲料产业的下游产业,养殖业景气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饲料行业的生产,所以,如何让养殖企业渡过难关,也就是为饲料企业自身寻求后路。在整个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避险,如何自保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养殖企业不要寄希望于一两次的储备启动,也不要奢望料价下跌,而是及时调整自身结构,轻装上阵,迎接下一轮大周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