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国际上主导粮价暴涨的国家中国缺少话语权

来源:    2012-09-08 14:58:52   查看:  次

国际上主导粮价暴涨的国家中国缺少话语权[/page]

中国养猪网讯:  

  8月国际粮价高位徘徊 危机隐忧未退 全球联手协商应对剑指粮食出口限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6日发布的8月份食品价格平均指数为213点,虽与7月持平,但仍在经历暴涨后的高点徘徊,粮食危机隐忧仍未消退,全球各组织仍在加紧呼吁采取共同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粮价暴涨,再次反映美国等发达国家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部分农产品上是最大的进口国,在对国际粮价影响的话语权上却没有相应的地位。专家呼吁,发展中国家应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应对国际粮价上涨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趋紧 大豆接力“疯狂”粮价 未来供需将失衡

  粮农组织谷物价格指数8月份为平均260点,与7月的数字相同,但小麦和大米的价格指数则有所增长,抵消了玉米的小幅回落。美国玉米和俄罗斯联邦小麦的作物前景恶化最初曾导致国际报价坚挺,但随着美国一些受旱最严重地区普降大雨,以及俄罗斯联邦宣布不对出口设置限制,价格在月末出现松动。进口需求回暖使国际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另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6月至7月,全球玉米和小麦价格各上涨25%,大豆价格上涨17%,大米价格下降4%。世行跟踪国际粮食价格的粮价指数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也高出2011年2月份的峰值。

  8月粮食作物价格虽然没有再度冲高,但大豆还是再攀新高。本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和豆粕期价再度创下历史纪录,其中大豆价格逼近18美元/蒲式耳。另据生意社统计数据,8月份国内粮油期货品种涨幅居前,其中豆粕、豆油主力合约分别上涨5.41%和4.28%。本周,豆类期货延续强势,豆粕连续4个月的累计涨幅超过30%。

  据了解,过去五年来已发生过三次国际性粮食价格暴涨,每一次都有天气的因素。本轮国际粮价暴涨也源于美国遭遇50年一遇的干旱天气以及由此对于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的担忧。

  粮农组织6日发布的谷物供需报告还再度下调对2012年世界谷物产量的预报,得出2012至2013年度全球粮食供需平衡将明显趋紧的结论。该报告指出,全球谷物产量将不能完全满足2012至2013年预期的利用量,预示着需要动用的全球谷物库存量将会超过先前预期的水平。

  粮农组织2012年世界谷物产量的最新预计为22.95亿吨,比2011年的纪录少5200万吨(2.2%)。该预报数比粮农组织7月份报告的数字低4%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和严重干旱导致美国玉米产量前景恶化。

  对2013年各作物年度结束时世界谷物季末库存量的预测已下调至5.03亿吨,比7月份的预测低了3250万吨。在这一水平上,库存总量将比季初水平减少1900万吨。近期迹象表明,2012年产量将大大低于先前预期(特别是玉米和小麦),库存量预测的调整就是根据这一情况而做出的。因此,世界库存量与利用量之比很可能将接近21%,而上年度为22.5%,2008年曾出现19.2%的低点。

  在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干事若泽·格拉济阿诺·达席尔瓦在谈及该指数时说,“目前水平让人放心。虽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但没有理由就目前的价格来谈论世界粮食危机。然而,国际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来稳定市场。”

  联手 全球协商应对 诟病出口限制

  针对近期粮食危机隐现的状况,令数个大型国际机构紧张,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联合国粮农组织都发表了要协力应对的呼声,剑指粮食出口限制。

  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粮食计划署9月4日就国际粮价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称,当前世界粮食市场行情以玉米、小麦和大豆价格飘升为特点,导致人们对2007至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重现的担忧。国际社会不仅要尽快采取行动来防止价格过度增长,还必须着手解决导致这种涨价潮的根本原因。

  三大粮食组织声明呼吁采取快速、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阻止粮食危机的发生。在应对高粮价时,各国必须避免发生抢购现象和避免实施出口限制。

  2008年的粮食危机和2010年的粮价上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个别国家采取出口限制政策。据了解,2007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爆发之前,阿根廷、越南、乌克兰等主要粮食出口国都实行了出口限制措施,而2010年俄罗斯实施粮食出口禁令,引发小麦等产品的强劲上涨。

  正在俄罗斯举行的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组委会秘书长佩德罗萨说,确信俄罗斯有能力保证亚洲地区的粮食供应,“此次会议能加深俄罗斯与亚洲国家在粮食领域的合作,在物流和农业基建领域俄罗斯也需要周边国家的投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