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股市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当国内企业正在千军万马过A股独木桥的时候,最近却有以阿里巴巴、盛大网络为代表的海外上市公司们选择了私有化退市的道路。
2月6日,小肥羊正式从港交所退市,2月15日,盛大在纳斯达克退市。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拟进行私有化,此时它的股价已经长期处于“破发状态”。当2007年阿里巴巴以13.5港元/股的价格登陆H股市场,首日报收于39.5港元/股,但此后其股价一路狂跌,最低时甚至仅有3.46港元/股,香港市场的投资者们愤怒地称其为“港版中石油”。
像阿里巴巴这样进行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很多,它们都有一番冠冕堂皇的“私有化”说辞。但仔细比较,它们在基本面上大多具备以下共性:上市已经有数年时间,PE们大部分已经减持套现,而公司股价长期低迷,无法以一个理想的价格进行再融资。
那些决心私有化的上市公司,它们无一例外的看好自己的远期前景,幕后都有一套清晰的商业逻辑:当你认为公司五年后的价值将达到50元/股的时候,当前绝对愿意用10元/股去收购社会公众股东手中的股份,哪怕这些股份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只有2元/股。
香港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不是傻瓜,他们并不相信马云“私有化要约可以为股东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变现机会”的官方说法,因为阿里巴巴仅将私有化的出价定为13.5港元/股,与阿里巴巴IPO时的发行价完全相同。马云的内部邮件写到“上市融资17亿,现在私有化要花20亿”,上市四五年,扣除通货膨胀,20亿买回来,投资者还是亏很多,再看看同期百度、腾讯对投资者的回报:百度上市后为股民创造了50多倍的回报,腾讯上市后涨70多倍。一些投资者悲凉地感叹“马云相当于五年使用十几亿美元无息贷款”,那些在30多元买入阿里巴巴的投资人将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