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善意指针:以儒学教化员工,和谐关系
模式逻辑:以儒学治理企业,通过向内的善意企业文化构建,使高层和一线员工都能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辅以“全员身股制”激励,让自身商业模式更高效。
很多人在尝试解读方太拒绝多元化、拒绝上市融资,甚至拒绝OEM的专注高端商业模式,为什么会在当下的国内产业环境中活得有滋有味,当中大多数看法都集中在战略定位、市场把握,以及依靠扎实的技术研发提升品牌附加值等方面,但在这些已经被讨论得太多的话题背后,其实还有一条若隐若现的伏线,在为方太稳健走在行业前沿提供着最有力、最持久的支持。
这就是方太的儒学企业文化,在公司内部所营造出的善意的精神动力源。
家族不“家”
在自己办公室墙上裱着“无为而无不为”六个大字的茅忠群,确实以拒绝诱惑的方式,在企业生产、营销战略上做了很多“无为”的减法,但在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上,他却耗费了极大的精力和物力,甚至一边管理企业,一边还穿梭于各大院校的国学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灵感。
无论一个企业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宣讲得多么精妙华丽,没有能将之付诸实践的人才,也会止于纸上谈兵。然而,招人才难,守人才更难,一个不能提供归属感的企业,是留不住既有能力又有“野心”的人才。在方太这个另类的家族式企业中,没有一个家族成员,核心员工全是来自于韩国三星、美国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联想、华为等世界级企业的职业“打工仔”。让茅忠群自豪的是,他不仅能招到人才,还能保证非常高的高管留任率。
当中有怎样的玄机?
茅忠群自己的解释是要归功于企业内部的儒学管理文化。很多空降兵到民营企业待不住,原因是沟通不畅,跟企业格格不入。而方太一开始就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管理很规范,空降兵会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内部沟通也很顺畅。在人才融入企业之后,方太又辅以另外一种区隔于西方管理制度的内部国学文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善”的管理制度。就像为人熟知的“海底捞”,通过由内到外的善意传递,让整个商业模式鲜活起来,既有创造性,又有持续性。这样的企业文化构建,方太经历了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