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管理培训 > 企业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中国民营教育产业迎来大考时刻

来源: 环球企业家   2012-11-19 11:30:56   查看:  次

中国民营教育产业迎来大考时刻[/page]中国养猪网讯:

  

 

  在当今中国,大规模修建高速铁路的疯狂景象不仅存在于现实之中,还存在于商业世界—若论其中速度最快的,莫过于从中国民营教育产业直接通往美国资本市场的那一条。

  11月2日,学大教育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仅仅在其之前十二天,另一家教育企业学而思刚刚登陆纽交所。在今年下半年里,这已经是第四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更令人备受鼓舞的是几家上市企业的股价表现:发行价10美元的学而思,首日便以15美元收盘,股价飚涨50%;而以9.5美元上市的学大教育则在首日以上涨33.47%收盘。

  然而在空前频密的上市节奏和开门红式的股价之间,却是中国民营教育机构百感交集的心态。“这将又是一个高潮。”环球教育科技集团公司CEO张永琪对《环球企业家》说。这句话,既是对几年前以新东方为首的民营教育机构首次创造资本神话的甜蜜回忆,亦同样表现出对这个在过去十年中野蛮长大的产业的期待之意。

  不得不承认,民营教育在中国市场所焕发出勃勃生机相当惊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各类在册的培训机构约10万家。而据《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报告》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为6800亿元,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9600亿元,其中,民办教育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其在整个市场所占的比例也将继续增加。这种背景下,将此轮密集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定义为民营教育机构掀起的“第二波浪潮”并不为过。

  时至今日,无论是民营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投资者,还是负责将其推向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银行,仍然津津乐道于2006年的那段黄金记忆—当年,美国时间9月7日傍晚,代码为“EDU”的新东方美国存托凭证结束首日交易,与15美元发行价相比,新东方当天收盘价涨幅为39.2%,被誉为纽交所年度上市最成功的IPO。

  随后的4年时间里,这支被看做是中国民营教育机构领军者的股票便一路上涨,即便是在美国市场最为低落之时亦从未跌破30美元,而到了今年,新东方更是一举冲破100美元大关。在这一榜样的带动下,弘成教育、正保教育先后在2007和2008年海外上市,然而其市场表现却再也无法超越新东方—前者以同发行价持平的10美元开盘,收于7.97美元,下跌20.30%;而正保教育则在开盘首日以6.5美元跌破7美元的发行价。

  直到最近市场转暖,新一轮行情出现,憋闷了两年之久的民营教育机构才真正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而这很可能仅仅是个开始—据德勤最近的一项教育机构调查显示,80%受访者均表示有融资需求,近50%的受访机构有上市打算。

  “整个教育行业未来会有更多上市公司。”CID合伙人罗文倩对《环球企业家》分析说,在美国已有30多家教育类上市公司,而且目前仍保持着每年均有几家教育相关机构上市的速度。“如果政策不收紧的话,中国一定也是朝着这个大方向走。”

  不过,乐观的前景预测难掩通往资本市场的艰辛。尽管从2008年起,多家教育机构便大量接到了来自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权基金的橄榄枝,可即便是携真金白银而来的投资者们,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社会,教育这个被时常定义为“社会福利”的行业背负着太多与商业原则并不相符的包袱。

  “我们前后也看过不少教育项目,但都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去投。”软银中国公司总裁薛村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这个行业仍然让投资者觉得有不确定性。而来自盛金资本的一位合伙人则直截了当地指出,“现在的民营教育机构基本都是花钱圈地、扩张,盈利模式看不清楚,市场信心不足。”

  事实上,此轮密集上市的热闹景象并不能掩盖中国民营教育产业多年来的问题与冲突—在目前政策框架下的尴尬身份和由此引发的融资渠道匮乏;短时间内迅速扩张所带来的品牌知名度不足;优秀师资队伍的短缺,以及盈利模式的单一。

  这种情况之下,新的疑虑也随之而来:火爆的行情究竟还能够持续多久?第一波海外上市的中国教育品牌表现不佳是否源于资本的拔苗助长?而诸多民营教育机构到底是如何在这个依靠智力资本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管理的?种种问题,值得探讨。

  斑驳的记忆

  一年内先后数家中国教育机构登陆海外资本市场,看似轻而易举。但事实上,中国民办教育机构是经历了漫长的破茧之路后,才换得今日的局面。

  “我决定去做教育机构前算了一卦,当时连"老天"都不让我去。”如今已身为华尔街英语中国区公共关系总监的肖堰回想起10年前的决定,历历在目。肖堰决定辞去教育部官员一职加盟华尔街英语的想法遭到一众反对。虽然上苍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支持者,但肖堰还是“大逆不道”地跳槽了。

  肖堰随华尔街英语一起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时期,正值中国民办教育崛起之初,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前途渺茫的市场。

  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的同时,也造就了更多的失业。而因各种原因没上大学的学生对于学历、知识与技能的渴求也进一步加大。如何在学院教育之外给予学生就业上的实际帮助,在当时成了一个市场空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安博、弘成、正保、环球雅思等诸多培训机构先后涌现,成为从学校到企业过渡的“最后一公里”。

  此时的教育机构们还远构不成一个产业。如今已成为国内最大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的环球雅思,当时仅在北京西苑饭店租了一个20平米的办公室,不到五个员工,仅有的业务是出售小册子。“拿个小板凳,找间教室,来个老师一上课就可以了。那时候做得越大,风险越大。”张永琪回忆说。当时的市场并不规范,大家基本上“低着头走路”。尽管也会出现弘成教育等首批招生就爆满的情况,但几乎没有一家教育机构早期没有走过弯路。

  2003年9月,民办学校出资人首先被允许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成为中国教育产业资本化的开端。政策放开,加之后来新东方上市造就的行业范本,行业标准逐步提高,诸侯割据局面才开始逐步改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