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转冷,汽车作为家庭耐用消费品,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悍马、萨博、沃尔沃、保时捷、路虎等大量一线汽车品牌被频繁换手,而被贴上踏板门、抵制日货等负面标签的丰田汽车却几乎岿然不动,甚至在销售和股票市场上成为逆势上扬的典型,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丰田神话?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超市和书店里都能够找到关于丰田“精益制造”的书籍,甚至衍生出“丰田成功学”这样的应景之作。及时响应、约束理论、细胞生产甚至成为挑战西方管理理论的“圣经”。但是这些枯燥的“经文”却往往因为忽略了丰田公司发展的历史背景、运作环境和公司整体架构而变得廉价、生硬起来。
作为日系汽车三巨头的丰田汽车因为声称“只生产能够卖得出去的汽车”而在业内被称为“销售的丰田”,可见作为一个汽车制造者,丰田更像一个高明的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是绝对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深谙此道的丰田公司,在百年发展过程中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却独立“繁殖”出旗下十四家全资子公司,在全球有超过一千家合资、独资公司,其中包括丰田汽车、丰田自动织机、丰田通商、爱信精机、日本电装五家跻身世界五百强,号称丰田“五强”。
赫赫有名的丰田公司依靠纺织业起家(丰田自动织机前身),当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在英国考察时,看到棉花纺织业的萧条境况,果断决定企业转型,敏锐把握到汽车才是“人类未来的生存空间”。1933年在其母公司“丰田自动织布机制造所”中设立了“汽车部”,1937年,该部门独立,为日后雄霸世界汽车市场的丰田汽车公司奠定基础。同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和太平洋(601099,股吧)战场上,丰田公司通过为军方提供装甲车和各种军用车辆而快速扩张。丰田家族通过复杂的联姻、过继、企业干部任用,甚至松散的俱乐部组织(二木会)和日本著名的四大财阀之一的三井家族建立了非常“日本式”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