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企业的基业长青,我们认为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企业的领导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人最需要的三个素质:理念、远景、激情,能使其他人愿意跟你干事儿;二是企业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机会特别多,抓住了机会就能发达起来;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要发展和基业长青,就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家的素质
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家个人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但是,过于依赖企业家个人能力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性非常值得怀疑。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历程中,的确存在许多偶然因素,当时的环境与时机造就了企业今天的辉煌,如当年联想依靠20万元资金,从“联想中文卡”起家,最终成了中国电脑产业的巨头;华为以区区2万元人民币从代理销售南方通信的HAX型模拟交换机起步,成为今天国内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尽管已经走过了20多年,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仍然处在创业与发展时期,基本上是在靠“摸着石头过河”,缺乏“高瞻远瞩”与“运筹帷幄”的能力。对于中小企业的成功,虽然有些是靠偶然因素取得,但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健康发展,就不能仅仅靠偶然的机会。
据相关调查表明,在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创业期产品或产业的偶然选择加上优秀的企业家素质,造就了今天为数不多的优秀企业。创业选择的偶然是普遍性的,但能够存活超过5年的企业还不到5%。经过创业期的企业,有些还能固守本业,有些则向其他产业发展,这些企业之所以仍能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企业家的宏观驾驭,靠他们对各种资源的掌控和利用。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今天的中国企业,仍然是企业家独领风骚的时代。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了其所在企业的代名词。可以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家个人的选择,基本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但是这些企业家们是否能够一直保持健康的体魄与旺盛的精力?他们的思想观念是否能够“与时俱进”?他们在功成名就後会不会“见好就收”呢?凡此等等,构成了企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把对企业的关心与忧虑,转化为对企业家的关注,这或许是联想接班人、华为接班人问题为大家瞩目的根本原因。或许,过于依赖优秀企业家个人能力的企业,其可持续发展性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但是,要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单靠解决好接班人问题,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仅仅是从一个人的企业变为另外一个人的企业,企业的兴衰又掌握在另一个人的手中,这种不确定性的代代传递,使得作为组织的企业要不断跨越企业家生命周期的风险。百年企业的梦想,还是那麽的遥不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企业长治久安,关键是要靠一套具有自我优化功能的运行系统来保证。这种机制,由软体和硬体共同组成,其中的硬体就是组织、流程以及一系列制度规则的有机组合,而软体就是企业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对与企业机制理解最为深刻的企业家是GE前任首席执行官韦尔奇,他强力推行的绩效考核中的“活力曲线”,即20%的优秀人才得到很好的物质激励和晋升,10%的落后人士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