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管理培训 > 企业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建立敬业团队 赢得组织成功

来源: 未知   2013-05-13 10:53:01   查看:  次

中国养猪网讯:

  调查发现,如果一个企业员工敬业度很高,那么企业的业务就会上升,否则就会下滑。业务和员工敬业度曲线高度吻合,这说明员工的敬业度和投入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因为员工敬业度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进而影响客户,最终影响业绩。
 

  那么怎样才算一个高敬业度、高投入度的员工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会积极思考,知道目标是什么,该怎么做,为什么做;二是具有热情,能够激情地投入;三是确保能够做到,并且不会出错。如果员工在这三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他就是一个高敬业度、高投入度的员工。
 

  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如此,其实这就需要提倡当责文化,建立当责团队。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全力以赴,最终取得组织和团队的成功。
 

  管理者自己要先承担责任
 

  责任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但是提起责任这个词,很多人听了会觉得紧张。什么原因呢?先来看责任的定义:“有义务进行汇报或进行说明,然后承担后果。”有义务就意味着没有选择,不得不这样做。从定义看,已经不中性了,难怪很多人觉得紧张,万一做不成,后果很严重,把责任理解成问责。
 

  美国一家公司专门讨论责任问题,他们给责任下了一个定义:“责任是主动的、积极的客户福利环境,并表现出取得预期结果所必须的主人翁精神,正视现实、承担责任,解决问题,采取行动。”这是一个更加积极、主动的定义。我们谈责任对企业的价值是,当事情还来得及,还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候,我们要积极去争取一个更好的结果。如果把它看成问责,很多人就会回避;如果是看作为了成功去承担责任,那么很多人就会去拥抱责任。一个是看过去,一个是看现在、看未来。所以,对责任的理解应该是为了达成成果取得成功而承担责任,而不是为了失败承担责任。
 

  企业活动很像一个团队比赛,在团队比赛里目标很清晰,就是团队得分,赢得比赛。就像打排球一样,当球落在两人中间,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去接,而不是相互推诿,否则球就会落地。在企业里,通常会清晰地定义每个人的职责,但是每个人的职责之间往往会有空隙,如果是当责的文化,空隙就会弥补,如果没有当责文化,就很容易造成失败。
 

  目前很多国外企业特别推崇“无界限组织”,认为把每个人的职责划分得非常清楚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组织界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联合协作也是一种界限,是帮助组织更加成功的界限。如果每个人都能迈出这一步,空白的缝隙就会被填满。这就叫共同职责,职责是无界限的。
 

  企业里有两种人,一种认为必须把自己的职责履行好,否则不能晋升;还有一种人,看到出现问题,虽然不完全是自己的职责,但意识到可能影响组织的目标,就会主动去解决,这就是额外的努力,学术上定义为自主支配能量。每一个经理都想让员工成为第二种人,不过不能强求,因为该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但是如果企业提倡当责文化,当员工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时,就会主动付出额外的努力。
 

  当责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我的责任”。有的人出了事情后喜欢说“你怎么搞的”,似乎跟自己无关,把责任推给别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去思考这样的结果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哪些行为造成了现在的结果,就会主动承担责任。如果老是指责别人,就会让别人产生自我保护心理,对责任产生抵触情绪。所以管理者自己要先承担责任,别人才会承担。
 

  管理者要想承担责任,首先要了解承担责任是为了成功,如果出了问题再来问责就晚了。其次,向别人寻求改变,不如自己先改变,对别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要期待别人来帮你解决问题。最后,问自己哪些事情做错了,导致出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之道。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态度改变。
 

  管理者如何让员工承担责任
 

  管理者自己承担责任之后,应该积极地影响别人,让自己的员工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需要三个步骤:首先要设定目标,指明方向,组织对员工要有明确的期待。其次要确保行动路线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员工经常跟领导汇报、请示工作,会得到很多指导。最后还要有激励,如果员工做得好,要给予表扬;如果偏离了方向,要及时给予指导。
 

  其实当责的流程很简单,都是常识。
 

  当责包括三个部分:设定期望、管理未达成的期望、最终确保达到目标。建立当责文化最关键的部分是设定期望,包括四个环节:形成期望(包括关键点)、沟通期望(达成共识)、怎样确保期望能够实现、检查期望。
 

  形成期望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我的期望与公司、组织的大目标是否一致;二是期望是否可以实现,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能够达成目标,如果不能实现员工就没有动力去做;三是可衡量,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在沟通期望这一环节,“why”特别重要,要跟员工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一般人做决策都是凭感觉,但是真正支配行为的是理性,所以对员工形成期望时应该给他个理由:为什么让他来做,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现在做……
 

  此外还要校正期望,考察员工的理解和自己的期待是否一致。执行命令有两种,一种叫服从,一种是达成共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我想做”和“我不得不做”所达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因此管理者要和员工达成共识,确保他的理解和自己一致,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他认为有意义,就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最后还要防患于未然,要求员工实时反馈,而不是把目标讲清楚就万事大吉了。
 

  怎样管理未达成的期望?第一看动机,第二看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首先是生存动机,生存需求满足后就会追求被社会认可,然后追求成长,自我实现等。以前普遍认为需求会层层递进,后来发现其实不一定——如果高层次的需求无法满足,员工会转而追求满足低层次需求,比如薪酬福利,如果没有外部涨得快,就会造成人才流失。如果没那么多钱,怎么能把人留住呢?IBM曾对公司内部员工做过一个调查,发现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追求的都是成长机会,IBM给他们开了一扇门,虽然薪水不是最高,但是市场价很高,一旦不在这儿干了,在外边能拿到更高的钱。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健康的团队关系。那些选择离开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外部开出了具有足够吸引力的薪酬,但排在第二位的还是追求成长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公司想要留住员工,必须要给他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如果满足不了,也要让人待得舒服;两者都不能满足,那总得把钱给够吧,这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但是总要占一条。
 

  如此,就牵涉到企业怎样分配资源的问题。在企业资源不够的情况下,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看重薪酬的人,给他加工资,确保薪酬具有竞争力;看重成长的人,给他机会。IBM面对外部薪酬压力,就曾经把一个员工送到美国总部,让他接触很多高层和精英,让他成长锻炼。
 

  员工接到任务之后是否有动力执行,首先他会进行风险评估,看成功几率有多大,个人的能力和行为能不能达成期望;其次他会看公司答应给的钱能不能兑现,领导的承诺能否兑现;第三还要看达成目标后领导给的承诺是什么,对自己是否重要,能不能满足需求。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