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提前公布。7月3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有关2013年玉米收购指导的通知正式出台。具体内容为:为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决定今年继续在东北等部分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适当提高临时收储价格水平。2013年生产的玉米(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均比2012年提高0.06元/斤。
相较以往,政策公布的时间明显提前,同时,这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国家在前一粮食年度公布玉米临储价格,且已明显向小麦、稻谷两大主要粮食品种靠拢,彰显国家对于玉米生产的重视。政策公布后,国内玉米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多数贸易商希望在8月份高价出货,或进一步提振市场价格。此外,市场分析认为,国家提高2013年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也有利于后期国储玉米顺价出库。
2.优质玉米供应稀缺逐步体现。自6月中旬开始,由于东北产区优质自然晾晒玉米供应比例迅速下降,产区收购两极分化加剧,夏季优质玉米供应已缺口隐约可见。
据业内评估,由于东北优质玉米储备库存仅350万吨-400万吨,且已有三分之一提前预售给饲料企业,夏季优质玉米供应缺口隐约可见。同时,普通和低质玉米供应则相对充裕,尤其是在今夏芽麦供应量高达1800-2000万吨,其中有近380-400万吨可能流向饲料用途的情况之下。可以想见,夏季优质玉米价格进入最高峰时,其与普通玉米间的价差也将进一步拉大。
3.国储玉米拍卖时机值得关注。不可否认,今年下半年国储玉米将成为市场供应的主体。尽管,7月份以后开始东北临储玉米跨省移库后,业内评估认为其在当年通过拍卖流向市场的可能性极低,但在今年如此庞大的收储量之下不能排除下半年玉米价格上涨之后国储出手。同时,每年夏季也是东北等地玉米轮出的季节,只是考虑到其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不少地区玉米现货价格仍低于去年同期,因此其对于当前玉米市场而言,与其说会施压其上行空间,不如说间接印证了市场价格的底部区间。
从时间上来界定,2013年秋季关内外新季玉米上市将是国内玉米价格的季节性分水岭,价格高点仍将出现在夏季。此后伴随新季玉米由南向北批量上市,将呈现季节性回落,但其价格底部区间将在新季玉米托市价格确定之后夯实,市场评估认为,新季玉米托市价格或在2220-2240元/斤附近(吉林,三等),目前吉林长春周边二等玉米出库价格2270-2280元/吨之间。此外,如果说上半年养殖业和深加工行业需求始终是国内玉米市场的软肋。在小麦大量替代难现,禽流感疫情影响渐行渐远以及国内生猪存栏水平维持高位,盈利水平有所改善的背景下,预计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需求有望相应回升,深加工行业需求则难有突出表现。
4.新季玉米种植成本有所增加。据了解,虽然今年种子、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有所下降,但人工和租地费用增加仍增加了玉米的种植成本。其中由于今年春播推迟,播种期相对集中,人工费用上涨幅度较大,粗略估计吉林省人工费用比去年上涨2-3元/小时。而玉米租地费用上涨30-40元/亩左右。由于上述费用增加,预计2013年玉米种植成本将有所增加,进而加重农户惜售心理。
5.强降雨或影响局部作物生长。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连续强降雨天气对当地作物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虽然,北方玉米进入拔节期以后对水分需求量较大,但玉米在拔节期或是在抽雄期遭遇洪涝同样会造成减产。
鉴于目前东北产区春玉米已大多进入拔节期,此阶段是玉米整个生育期需水肥最关键的时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为此降水整体对玉米作物生长有利于,只是持续降水较多导致玉米扎根较浅,局部地区玉米出现轻微倒伏的现象。
就病虫害而言,6月中旬开始,已经有开始关于粘虫的报道。不过,由于农户提前用药,内蒙东部、吉林各地、辽宁局部有粘虫发生,但不利影响有限。目前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整体长势良好,强降雨天气连续影响下,病虫害增加、局部出现倒伏,但尚不足以影响大局。不过,进入玉米生长关键期,天气对于新季玉米长势的影响依旧至关重要。正如同在北半球,近期美国西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压脊,可能导致达科塔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堪萨斯州持续干旱已引起市场关注。
综上所述,2012年秋季国内玉米再获丰收、国储库存进一步充实(质量有差异),同时下游需求乏力导致市场基调与前两年大涨行情大不相同。展望下半年,尽管我国经济复苏仍显得艰难,但我国优质玉米价格强势已无悬念,上行幅度存在变数,为此国家轮出、拍卖时机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下半年还需关注新季玉米生长以及最终收获情况,华北地区的芽麦销售进度,国家进口远期低价玉米和小麦的数量,多国进口战略布局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可以预见新季玉米上市以及年末南方低价玉米集中到货将给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带来较大压力,尤其是南方市场。但我们认为,我国下半年的总体市场需求仍然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