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北方三地的国储大豆公开拍卖如期进行,总体成交情况乏善可陈、基本符合业内预期,不过并未延续上周明显回暖的量价齐升态势。相比之下,8月8日、8月15日每周定期举行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储大豆竞拍成交情况先抑后扬,主要因为国际市场上以CBOT大豆期货为定价中心的外盘近期明显趋升,以及我国东北国产豆主产区持续降水导致的夏渍、秋涝自然灾害,带动现货市场对储备大豆(2009年、2010年入库)的接受程度不断上升。JCI注意到,本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通过电子交易市场投放的50万吨储备大豆中,成交率最高的在黑龙江,成交率最低的在内蒙古,这也反映出东北内陆地区榨油厂目前原料供应季节性短缺的周期特征,以及近期国产豆粕价格筑底强劲反弹带来的大豆压榨利润改善之现状。基于本月以来国内市场已经逐步消化政府抛储大豆的利空影响,国际市场美豆期市天气炒作正酣,加之目前东北主产区气象灾害频发、国产陈豆现货供应偏紧,预计短期国内豆粕市场同样也将在外盘筑底反弹、国内轮储热卖的共同之下维持近期的强势筑底格局。其具体原因JCI现结合相关市场因素概要分析如下:
其一,本周我国政府抛储竞拍整体降温,储备豆成交“年份”差异呈扩大趋势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13年8月22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相关联网市场举行国家政策性临时存储大豆竞价销售交易会,本周拍卖会也是今年8月8日以来的第三批大豆轮储交易会,计划投放数量仍然是50万吨,本周四分别在内蒙古(18.62万吨)、吉林(0.56万吨)、黑龙江(30.82万吨)三个会场先后进行公开竞拍。成交结果如下:
8月22日内蒙古国家临时存储大豆交易结果:计划销售大豆186,663吨,实际成交28421吨,成交率15.23%,其中:2009年大豆计划销售6,154吨,全部流拍;2010年大豆计划销售180509吨,实际成交28,421吨,成交率15.74%,最高成交价4080元/吨,最低成交价3900元/吨,成交均价3970元/吨。
8月22日吉林国家临时存储大豆交易结果:计划销售2009年大豆5,627吨,实际成交2,001吨,成交率35.56%,成交价3850元/吨。
8月22日黑龙江国家临时存储大豆交易结果:计划销售大豆309,702吨,实际成交156,628吨,成交率50.57%,其中:2009年大豆计划销售115,470吨,实际成交27,837吨,成交率24.11%,最高成交价4020元/吨,最低成交价3850元/吨,成交均价3896元/吨;2010年大豆计划销售194,232吨,实际成交128,791吨,成交率66.31%,最高成交价4270元/吨,最低成交价3820元/吨,成交均价3966元/吨。
其二,全球大豆市场天气炒作“快马加鞭”,美盘强势振荡短期支撑国内豆粕行情
本周一(8月19日),每年一度美国政府机构包括民间机构的中西部农作物实地考察工正式开始,在实地考察的第二天,考察人员发现取样地区的大豆单产水平较高,其中在印地安纳州的一条考察路线上,每三平方英尺的大豆结荚量为1156.96个,远高于近三年平均的1136.48个。不过,目前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未来5-10天美主产区缺乏有效降水,干燥、高温天气可能对正处于尾期关键生长阶段的大豆作物单产造成威胁。而与此同时,由于今年美国新豆收割工作即将开始,产量前景总体较为明朗,加上本周CBOT美豆期货一度向上突破13美元/蒲式耳的年线重要关口,促使美国国内农户加快陈豆的销售步伐,以便套现并为新豆腾出贮存空间,这使得美盘合约短期呈现寻求平台支撑的振荡调整走势。
综上所述,JCI认为,总体而言,2013年全球大豆丰产的基本格局已经很难逆转,不过美国新豆在9月中下旬收获上市之前还需要经历天气的最后两道考验,一个是干燥、高温天气的影响,另一个是下月初的“早霜”隐忧。总体来看,美国农户正在腾库套现、准备新豆入库,国内储备系统也在顺势、应时的面向企业投放库存陈豆,由于“天气市”引导资金的内外盘走势特征依旧,国内8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预计本周及未来一段时间里国产豆粕现货、连盘相关合约仍将跟随美豆市场维持强势振荡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