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巨头双汇发展2 0 1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203 .54亿元,同比下降3 .27%,净利润更下滑9 .76%至19 .83亿元。而雨润的净利润则出现7 .24亿港元的巨亏。
在养殖行业这个产业链中,养殖企业和下游的屠宰、肉制品巨头一直是对“欢喜冤家”。从今年3月18日至今,生猪出栏价大涨58%,这让养殖企业业绩出现了由亏损转盈利的大逆转,但却让屠宰和肉制品巨头饱受销售和利润下滑之苦。
不过,终端需求的不旺盛也让后续猪价能否再上涨、肉制品巨头能否扭转不利局面充满变数。“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跟2011年猪价创下历史最高点时差太远了。”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如此感慨。
上下游冰火两重天
上半年双汇发展屠宰生猪620.45万头,同比下降19.1%;销售鲜冻肉及肉制品(其中:肉制品75.3万吨、鲜冻肉54.26万吨)129.56万同比下降5.21%。
双汇发展坦承,620 .45万头生猪的屠宰和75.3万吨肉制品的销售与计划相比是存在一定缺口的。对于原因,双汇发展认为,一方面是猪肉价快速上涨、公司采取了限量控价的经营策略,同时肉价的较快上涨形成了消费抑制,对屠宰规模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市场需求不足、消费不旺。
而雨润食品周一晚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虽微增6%至95 .84亿元,但净利润却出现了高达7.24亿港元的亏损。这是雨润自2005年上市以来首份亏损的中报。
对于巨亏的原因,雨润食品将原因总结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高端餐饮及肉类消费市场疲弱,经营环境日趋激烈。与此同时生猪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生产成本上涨。
双汇和雨润业绩双双承压,但养殖企业却呈现红红火火的势头。正邦科技原本在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亏损3000-5000万,但后来修正为盈利500- 1000万。而雏鹰农牧也是将亏损6000至8600万修正为盈利300-1000万。
正邦科技指出,二季度以来,生猪平均价格较上一季度增长20%以上。而雏鹰农牧则在业绩修正公告中指出,二季度商品肉猪价格上涨25%左右,商品仔猪上涨超过30%。
养殖企业与肉制品企业迥异的业绩表现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去年因为养殖亏损许多中小养殖户退出了,另外去年华北、东北猪病严重。生猪存栏量的大降,让生猪出栏价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大幅上涨。“由于生猪出栏量减少,导致双汇等企业的收购成本上升,另外也会导致其屠宰线开工率下降让均摊的成本增加。”冯永辉如此解读双汇、雨润等肉制品巨头业绩的不如意。冯永辉对南都记者称,从3月18日至今,生猪出栏价格累计上涨高达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