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以后的猪市跌跌不休,从南跌到北,使刚刚从前两年猪价低迷、持续亏损中走出的养殖户又一次陷入担忧不安中。
此轮猪价下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7月份猪价上涨太快,涨幅有些透支。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累计上涨2.7元/公斤,涨幅达到17.9%,远超我们6月的预期。按照供需数据看,今年生猪的供应量应是处于逐渐缩减状态,而不至于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供不应求的局势,反映在猪价上就应该是逐渐、缓慢、稳定上涨的过程。7月份的上涨过快、过猛,必然会透支后面某一段时间的涨势。
2、白条销售疲软,屠企在高价下销售不畅,下调采购量。7月份白条肉累计上涨10.5%,6月份月涨幅仅为7.4%。从肉价的上涨趋势来看,由于猪价的上涨给肉价也带来明显提升,但是从市场反映来看,肉价提升后,销量却受到制约。白条批发商销售难度增加,甚至出现亏本销售。为应对这种情况,屠企压价意愿强烈,并主动下调了生猪的采购量。
3、养殖户压栏情况集中,特别是南方地区。压栏情况出现后,一旦局部养殖户有抛售现象,抛售会迅速带来恐慌,跌价就会扩散,屠企会顺势连续降价。
从降价的主要原因我们可以分析,猪价的下跌是有限制的,不会一直跌下去。有许多分析师猜测全国均价会跌至17元/公斤,或者更低。实际上要计算出一个准确的度是很难的,靠猜就容易多了,这一点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但在慌乱之际往往人会丧失判断的能力。上周末开始,广东、福建、湖北等几个省份的个别地区猪价已出现不同幅度的上调,这是一个好兆头,然而在消费尚未有好转的情况下,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猪价要全面扭转仍需时日。
7月集中压栏释放后迎来猪价回升
养殖户压栏是猪价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从数据上也得到充分验证。
上周农业部公布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显示,7月份屠宰量环比减少6.16%,同比减少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