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猪价走势比较平稳,涨跌空间有限,一方面,猪源依然紧缺,全国均价保持在9.1--9.2元/斤之间。另一面消费低迷,立秋后各地屠宰量变化不大,仍是消费淡季。而各类院校开学,对于增加的集团性消费,对猪价提升作用如何?能否打破当前供求平衡,带动猪价再上一个台阶?
1、为什么说学校开学,有利于提升屠宰量?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消费群体,对于学校食堂来说,采购一般是通过农贸市场或者屠宰场直接采购,对猪肉安全要求比较高,一般不会随便更换厂家,这种集团性消费对屠宰场来说,属于固定客户,必须增加屠宰量才能满足。
关于学校开学与屠宰量变化,我们可以回顾东北7月初的9元高价,7月初东北三省反超南方,快速突破9元/斤,但很快就开始下跌?为什么呢?根本原因是北方屠宰场屠宰量明显下降,最高下降3成。而7月初正是学校放假的日子,本来就是消费淡季,加上学校集团性采购突然消失,屠宰场的屠宰量下降明显,对东北高价失去支撑作用,所以东北猪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调。
2、9月消费明显好转,是否撞见出栏高峰?
不可否认的是9月本身也是一个消费旺季,应该仅次于春节。首先,学生开学一下子从夏季消费淡季的阴影中走出来。其次9月天气开始转凉,加上节假日、升学宴等各种利好因素,对猪肉需求量明显增加。但近几年9月行情都没有8月好,究其原因是9月同时是一个出栏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