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养猪从业者来说,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延续了去年走势的低迷猪价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之后各地的猪价疯狂上涨,8月份,猪价更是有破“10”之势。高峰过后,猪价又开始在起起落落间震荡徘徊。不过这样的徘徊并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去年般的“心慌意乱”,因为,今年的猪价下滑不但没有遇上玉米价格的上涨,反而遇上了玉米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下跌。
猪价起伏智慧调控下利润仍可期
“养猪不能只盯着猪价的起伏,要综合考虑,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河北吴氏润康牧业有限公司的赵总监说,最近,他周围很多养殖户被“不安份”的猪价搞得很头疼,但他管理的养殖场却在一步步稳扎稳打进行着生产。
赵总监告诉记者,吴氏公司现在有3个养殖场,存栏生猪5万余头,主营业务就是商品猪生产。他说:“今年的猪价在8月中旬达到高峰,大概在每斤9.1元左右。当时,我们没有跟风出栏,而是依旧按照原有的安排,该出栏的时候就出栏,该补栏的时候就补栏。”
那猪价跌了的时候怎么处理呢?
赵总监坦言,猪价在10月中旬又跌到了每斤7.7元~7.8元,但他当时并不担心养殖场会受“猪周期”影响。因为从配种到育肥再到饲料,包括后期的冷鲜肉经营,这些业务公司都有涉及。
赵总监向记者介绍,吴氏公司是从美国引进核心群原种猪,然后进行自繁自养,饲料用的是预混料,因此,近期波动的豆粕和玉米价格对他
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大。“七八月份猪价处于高位的时候,玉米价格为每斤0.9元。现在猪价又有所上升,为每斤8.1元,玉米价格大约每斤0.92元,
几乎影响不到养猪的利润。不过,这只是河北地区的情况,其他地区还要根据玉米价格区别对待。”赵总监还表示,由于不受种猪和饲料这两项成本的影响,现在和猪价最高时相比,一头猪的利润下降了200元,但并没有赔钱。他说,“猪价虽然波动得厉害,但总体来说,今年还是赢利的。”
面对市场的不稳定,赵总监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猪周期”不可避免,应该做好预判适时出栏。另外,养殖户可以考虑给生猪购买价格保险,以降低在市场交易环节中遭遇的风险。“不过,这种保险形式目前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他还提到,养猪户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延伸产业链条,比如种植饲用玉米、搞猪粪开发、进行生态养殖等等,从其他方面增加赢利点,减少“猪周期”所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