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月份通常是猪肉的消费淡季,但今年猪肉价格出现逆势大涨。据央视报道,数据显示,北京新发地市场17日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为每斤11.50元,年同比涨幅超过60%。据了解,同步上涨的还有生猪的价格,目前已是近四年最高价。
市场需求小了,猪肉价格自然也应下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猪价持续高位运行呢?
A “猪周期”是根本原因
据央广网报道,经历了“史上最长亏损周期”后,去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近期各地猪价逆势上涨,并直逼2011年创下的每公斤19.6元的历史高点。一般情况下,每年春节过后都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那今年为何出现淡季上涨,并且直逼历史高点?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本次猪肉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是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偏紧,“猪周期”在作祟。所谓的“猪周期”就是“猪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周而复始。
B 暴涨后,是否又会下跌
从去年7月开始,猪价突破每公斤16元时,生猪养殖行业迎来盈利每头300元以上的时期;9月之后,猪价虽然小幅回落,但始终保持在每公斤16元以上,养殖盈利一直稳定在每头300元到500元,并持续至年底。业内人士担心:本轮猪价暴涨之后,是否又会出现周期性下跌?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姬光欣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周期性规律,是因为行业集中度太低。
目前猪肉价格处于高位、养殖利润上涨,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因此,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补栏。此外,国内已经开始有部分地区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在保险期间内生猪平均价格指数低于保险责任约定价格指数时,保险公司会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