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农业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表示,猪价维持高位应该是今年的常态,但是暴涨可能性不大,不存在暴涨的基础和动力。
就在同一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经历近两年半的下跌周期后,近一年来猪肉价格总体呈震荡上行走势,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猪供给减少,而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前期生猪养殖长期亏损,因此本轮价格上涨也可以看作是生猪市场一种自身修复行为。
监测数据显示,上周(3月28日~4月3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5.34元,比前一周上涨0.4%,创下2011年10月末以来的新高。
“猪粮比”较去年同期翻番
连日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延续了大幅上涨的态势。
分析师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国生猪市场瘦肉型猪的猪料比价在上一周涨到7.84:1,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8个百分点,进入红色预警过高的盈利区,远远超过4.4:1的盈亏平衡线。”
而以猪粮比来看,持续下跌的玉米价格,也导致猪粮比价依旧坚挺。中国生猪预警网数据显示,在上一周(3月28日~4月3日)里,全国瘦肉型猪粮比价平均水平已经涨至11.04:1,创出新的历史高点,较去年同期的5.2:1上涨112%,已经翻番。
4月7日,全国生猪均价达到了19.11元/公斤,依然处在历史高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猪价仍存上涨空间。
“从目前市场供需格局来看,生猪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延续,4月份生猪存栏量与3月份相比,出现持平或小幅下滑,对猪价构成了较强的支撑。”冯永辉说,“即使是在下游猪肉消费被其他肉类代替以及屠宰企业压价的情况下,猪价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预计猪价未来以高位调整为主,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猪价高位难现暴涨
虽然猪价存在全年高位运行的大概率,但“一蹿升天”的暴涨或许难以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