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开福区青竹湖镇明清猪场,这是一处30多年的老猪场,曾是该区科技示范户。养殖工人胡希光在这里工作了数年,见证了猪场此前的亏损。
餐馆里的辣椒炒肉悄悄涨价时,主妇也在菜市场的肉铺前轻皱眉头。
仅仅数月,猪肉价格蹭蹭直涨,被戏称为“CPI第一推手”。
“肉价高,我们也没怎么赚。”肉价蹿升,长沙明清养殖场老场长鲁明钦淡淡地说。
3月24日开始,全国生猪均价连续涨破2011年6月的历史高点。继2004年、2008年、2011年三轮大幅波动后,猪肉价格再度引发关注。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3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8.4%。生猪价格今年一季度飙升61%。
当天,在开福区麻园岭一菜市场肉摊,一斤前腿肉的价格为17元,老板说,可能还会涨。
猪肉猛涨背后原因何在?它为何总现大起大落?记者溯源调查,探访从养殖、屠宰到销售等各个环节。
养殖场
30年老养猪户称“没弄懂猪价”
明清猪场位于开福区青竹湖镇。记者前去的当天,除了两名养殖工人,只有老场长鲁明钦在家。
聊起近几个月蹿升的猪肉,鲁明钦平淡地表示,“现在的行情,养猪有利润。但前两年,亏得厉害哦。”
在他看来,现在的肉价,仅是对前两年亏损的回补。
他透露,目前生猪饲养的成本价在七八元/斤,生猪收购价格约为10元/斤。一担猪(100斤)的毛利润在200元左右。
养殖工人胡希光,今年60多岁,在这个养殖场做事4年了,对养猪成本有一定了解。
“猪仔500元/头,现在基本不称重,按整头估价,大概十二三斤的样子。”胡希光称,如果把猪仔养到300斤,约需养180天,饲料约占成本六成,需花费1500元;此外就是医药费、电费等费用,猪场每月电费就需1000多元。
鲁明钦介绍,2013年、2014年生猪收购价才5元/斤,猪价低时,一头要亏近千元。
这个养殖场始建于1980年代。现在的负责人是鲁明钦的儿子鲁迪林。当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回到家中子承父业,一度传为佳话,该养殖场成为开福区科技示范户。
养殖场设备投入在2004年左右基本稳定,有母猪100余头,自产猪仔,每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因为是自家土地,养殖成本相对较低,大体运转顺利。
“2011年搞了一年好行情”,鲁明钦回忆。2012年,养猪场开始遭遇困境。彼时,他在村部租赁了地方,增加了几百头饲养规模,准备结合农家乐打造养殖新模式。不料,生猪价格开始大跌,猪场连亏3年,每年亏损几十万。
胡希光回忆,2012年以来生猪收购价最低5元/斤,最高9元/斤。2015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也就每斤7元多,全年猪场仅能保本。
“不知道肉价是哪里决定的,反正养殖户没有决定权。”鲁明钦称,虽然养了30多年猪,却没有搞清楚影响猪肉行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