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没有下跌,陈松知道,养猪人可能要看到曙光了。
陈松是松滋市汇龙生猪集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9年进入规模养猪行业,17年间没有空过栏,如今他仅自有的种猪场就可年供1.5万头小猪仔。4月14日下午,陈松在合作社的办公室分析行情:“现在市场上每头30斤的小猪仔售价涨到1000元,比猪价最低迷时的330元/头翻了3倍。现在对养猪人来说,抓到小猪仔就是抓到钱”。
行情好了,补栏却来不及了
近几个月来,生猪价格在全国范围恢复性上涨。可陈松却明白其中的不易,“很多同行倒在了黎明前。如果不是通过合作社抱团取暖,我也撑不到现在”。
“只看到肉价涨,没看到养猪苦。”是陈松最直接的感受。
规模养猪从选址开始就非常难。陈松说,“现在建猪场的环评要求越来越严,猪场往往远离主干道和居民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那就得自己开路,水电要通,这都增加了成本。”。
以陈松去年4月份开建的20栋养殖小区为例,选址耗时1年多,土地流转、平整土地、厂房建设、沼气设备等共投入400多万,建成后可年出栏生猪1万头,因行情不稳,至今还没完工。
还有流动资金投入。30斤的小猪仔长到200斤出栏标准,需要600斤左右饲料,配方饲料按1.2元/斤价格算,疫苗兽药用的不多,毛成本约在1700元/头。规模猪场得再算上人工管理成本。如果遭遇疫病,还会直接造成减栏。
按现在行情,一头生猪的毛利润500元左右。可过去的27个月时间,生猪价格暴跌到6元/斤以下,低于6.5元/斤成本价,每头猪要亏损300~500元。
亏损时,有不少养殖户熬不住就会处理掉能繁母猪。行情好转,再想恢复生产时,养母猪得2个多月,配种怀孕3个多月,小猪从出生长到商品猪得5个多月,总共需近一年时间恢复。也就是说,行情不好时,养猪户养的越多,亏得越多。行情好的时候,养猪户想补栏却不一定来得及。
没有合作社,我也撑不到今天
陈松回忆起近年来经历的猪价寒冬,合作社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供技术服务,更重要的是合作社的金融互助,帮助社员们渡过了最难的时光。
陈松所在的汇龙生猪集团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是联合社,社员600多户,最高峰时年出栏生猪近2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