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猪市可谓大唱喜歌,猪价从去年开始步入上行通道。据调查,目前全国外三均价基本破10元/斤,养殖户头均盈利接近1000元。如此巨大的养殖利润一方面来自猪卖上了好价,另一方面是由于饲料成本的大幅下滑。从去年开始,整个饲料原料市场出现了大幅走弱趋势,今年3月底时候的玉米、豆粕价格分别跌至近6年、8年来历史最低点。
但是……
4月开始,两大主料纷纷逆袭,价格止跌反弹,特别是豆粕,近半个多月涨了差不多300元/吨。玉米虽说没它涨得狠,但在这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市场中出现反弹行情也实属不易了。那么问题来了,原料的上涨持续多久?养殖利润是否会因此出现大规模缩减?
首先,我们要明确导致玉米、豆粕价格触底反弹的原因:
国内玉米价格的小幅上涨并不是全国性的,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等华北黄淮玉米产区,上调主体是深加工企业,由于前期跌幅过大,引起的阶段性反弹。同时,东北收储库容扩大425万吨,关内(华北黄淮地区)倒流东北地区玉米数量增多,也是推动该地价格上涨的另一主因。
而引发豆粕价格上涨的原因更加简单粗暴:跟着美豆上涨!天气炒作一直是市场推动豆类价格波动的手段,而这次美豆期价的突破性上涨就是由于南美产区降雨炒作引起的。国内油厂因价格持续上涨,贸易商积极提货,因此挺价意愿很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