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当前生猪市场面临的价格风险明显加大
首先从供应量上来看,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出现增加,降幅加速缩窄,生猪存栏已经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可见生猪产能已经开始触底回升,进入逐步增长通道,那么市场供应也将逐步增加。
其次,每年6-8月为猪肉消费淡季,生猪屠宰量均有所下降,而每年的6月份也大多是牛猪释放的时期,需求减弱而供应增加,导致生猪价格波动风险加大。
另外,从社会补栏来看,目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涨,但是仔猪价格飙高,大幅抬高了生猪育肥成本,可以说仔猪育肥的也在面临较大价格风险,同时夏季的高温环境也加大了饲养风险。
建议养殖户把握好现在,布局好未来,适时出栏,适度补栏。猪价还有回涨的空间,但高点之后是逐步趋稳的态势,因此不宜过度追涨。
观点二:我国猪周期的特点:时间显著拉长 波动性也越来越大
在以散养为主要饲养模式的年代里,我国的猪周期波动性是非常小的,主要是小农经济的无法急剧扩大或者缩小养猪数量。但是大概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化和规模化的大肆兴起,猪周期被显著拉长,波动性也越来越大。人们由此也进入了似乎永无止境的暴涨暴跌的怪圈之内。
虽然,沉疴越来越重,要求治病的声音越来越多,但我们还是难以自拔。
在最近几年我们经历的猪周期中,我们明显的能够感觉到价格下降的调整期越来越长,而且波动性也越来越大。当然,这与国家的补贴政策以及养猪业利润的下降密切相关。同时,生猪市场也发生着变化,散养退出越来越普遍,规模化养猪兴起。
其实猪周期的诟病太深,与从业者不理性的作为和不恰当的调控政策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步伐似乎总是落在市场之后,先制造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步伐还是太沉重了。
观点三:大周期下生猪市场各方因素的动态
猪价的持续攀升并且长时间的保持高位,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养殖户,当然今年也是养殖户终于可以舒心一笑的年份,金猪年可以说是对连续几年亏损之后对饲养者最大的补偿。
然而几家欢笑几家愁,生猪的涨价对于屠宰企业和消费者而言就不那么顺心如意了。
猪价高企,采购成本不但高而且还闹“猪荒”,加上巨大内外价差导致大型肉类企业积极寻找直接从国外进口猪肉。可以说进口猪肉成了肉企的救命稻草。其次,高猪肉价格压制了猪肉消费,掣肘猪肉消费的同时也使得消费者转向其他肉类消费。不过猪肉涨价向来也能够带动禽类市场的涨价,因此,猪肉消费依旧保持会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态势,不会出现大增或大减的态势。
目前供需仍在主导猪价走势根基,猪价上行周期还将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养猪巴巴建议养殖户参照历年历史行情演变,合理利用规律保证收益。
观点四:生猪价格高涨之下的行业现状
生猪价格不断高涨,生猪均价不断刷新高点,外三全国均价突破了21元/公斤,理论上千元的盈利空间已经实现。由此,养殖补栏积极性也被提高,从仔猪和母猪价格的上涨程度来看,补栏确实已经出现而来过热的现象。一些为了赶上上行周期末班车的养殖户甚至直接使用150-200斤雌性肉猪来做后备母猪。但是这期间最不可空的就是天气因素和疫情风险,因此养殖户一定要谨慎。
补栏过热的同时,养殖户压栏也是十分普遍。散户饲养300斤甚至超过300斤牛猪较为普遍,大型养殖企业也适度提高了生猪出栏体重。但是养殖户应该注意,生猪压栏虽然导致短期大猪供应偏少,但也大大增加了后期猪肉供应量。体重上的弥补抵消了部分利好。
另外,猪价持续上涨,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断增加,由于内外价差巨大,大量进口猪肉涌入国内市场,今年的前四个月猪肉进口累计达到了40.5万吨,而且进口量是逐月增加的。可见,当本国猪肉供应缺口逐渐减少的之时,洋猪肉的冲击性依旧会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