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8%,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6.1%,猪肉价格环比连续上涨三个月后转为下降2.1%,分析师表示在国内CPI中占权重较大的猪肉价格,高达2.3%以上,所以猪肉价格的下跌,会对8月份的CPI形成一定的拖累。
农业部公布最新存栏数据,2016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为3752万头,较上月下降8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3.2%;生猪存栏量37596万头,较上月下降38万头,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4%。
受南方水灾影响,灾后疫情风险激增,受灾地区养殖户普遍存在清栏需求,另外通过上市企业销售简报可以看出,在消费淡季,生猪出栏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市场上有部分言论认为此轮猪周期上涨仍未结束,后市将再次迎来猪价上涨。
1、成本因素:玉米、豆粕价格处于低位,玉米拍卖量继续维持高位,成交率持续走低,市场玉米供应充裕,深加工需求低迷加上饲料需求恢复缓慢,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玉米价格承压;豆粕方面,受美豆8月USDA报告影响,美豆期价中短期利空出尽,出口受中国卖家后市需求较好影响大幅提振,美豆价格重心上移,但空间有限,豆粕跟随美豆出现反弹,但较为温和,豆粕价格仍然处于较低位置;饲料成本整体维持低位震荡,支撑了后市养殖利润,不利于猪价再次上涨。另外由于国内散户养殖比例仍偏高,从六月猪价大跌以及养殖户抵触反弹可以看出屠宰企业处于优势低位。
2、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散户的加快退出有利于国内外规模养殖的进程加快,规模集中度的提升提高了国内的能繁母猪的生产水平,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15年能繁母猪生产力提升6.5%,达到17-18左右。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规模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以及2016年整体疫情情况良好,能繁母猪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从而降低了国内对于能繁母猪的数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