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持续上涨,是因受到需求持续向好,各方抢粮影响,东北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南北贸港口贸易利润趋零,入关玉米量微,短期在深加工工企业积极备货情况下,东北粮价将维持坚挺,但年前售粮高峰到来,粮价恐承压。各地具体情况如下:

东北地区:东北局地粮价再次偏强调整,吉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出现大幅上涨,燃料乙醇、嘉吉生化等企业收购价上涨40-50元/吨。东北玉米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受到需求增加及基层惜售影响。目前东北酒精企业加工利润良好,生产积极性较高,加上销区饲企及华北部分企业对东北玉米需求增加,基层惜售情绪随价格上涨而升温,企业有备库需求,不得不提价售粮。短期在需求持续向好情况下,预计东北玉米将维持坚挺,但需警惕年前售粮高峰到来带来的风险。
淮海地区:与东北粮价涨声一片不同,华北玉米近期以震荡为主,主要原因是在运费偏高情况下,东北玉米至山东寿光到厂价要高出华北当地玉米800元/吨左右,粮价倒挂,东北玉米入关有限,华北玉米市场较封闭。在基层供应量与企业需求的波动调整中,粮价亦震荡调整,近几日,河北玉米开始供应山东潍坊等地深加工市场,在供应上量的情况下,粮价震荡偏弱。今日寿光金玉米、新丰等企业收购价再次小幅下跌。多数饲企因用东北玉米,在价格与上周持平情况下,到粮量寥寥。预计短期在供需博弈下,华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仍将震荡调整,饲企粮价有望上调。
南方销区:东北粮价持续偏强,带动销区玉米到站价格上涨。长沙、郑州的部分企业玉米库存普遍在一个月左右,暂无大规模建库需求,在东北粮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下,部分厂家玉米到厂价上调20元/吨,但粮价偏高情况下,企业采购有限。在东北玉米持续上涨的影响下,预计销区粮价短期将普遍上调。
南北港口:上周北港粮价震荡上涨,近两日,港口粮价持续上涨,今日北方两港收购价继续上涨5元/吨,产区-港口倒挂情况稍有好转,北港库存继续上升,今日晨间集港量在4.8万吨左右,短期船期偏多,支撑粮价,而后期在船期减少的情况下,需警惕粮价下跌风险;南港方面,今日粮价暂稳,目前蛇口港主流成交价在1840-1860元/吨,目前南港到货船期较多,截至今日,南港库存已回升至62万吨以上水平,而未来几日,还将有近26万吨玉米到港,贸易心态趋弱但到货成本增加,预计南港粮价可能震荡调整。
东北深加工企业再次迎来玉米“涨价潮”
东北玉米价格接连攀升,尤其是深加工收购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或许,东北地区玉米质量提升,是玉米价格高位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对业者信心的最大支持。12月6日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再次迎来“涨价潮”,其中辽宁开原某深加工新季二等玉米折标价格上调30元/吨,执行1640元/吨;吉林市某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上调40元/吨,二等粮折标价1600元/吨。目前北方港口玉米价格1670-1680元/吨,按到货成本价核算,烘干塔销深加工利润空间较大,将分流港口集港量。
自11月下旬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深加工和港口抢粮的局面,贸易商心态受到极大支撑,多数敢于提价备货,等待港口或深加工价格上调。以吉林四平地区某深加工厂玉米收购价格走势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二等干粮折标价格在1600元/吨,超过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收购价格。剥茧抽丝,我们可以看出玉米品质的提升,是提升价格的重要因素。
东北玉米质量提升
今年新季玉米品质较近年提高,其中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北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根据卓创资讯监测,今年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的四、五积温带玉米非优势区的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带来的直接利好是玉米等级指标大幅提升,二等粮占比达到7成以上,干粮霉变、烘伤指标基本可媲比辽吉玉米,破损粮和酒精粮销售量极少。此外,辽宁和吉林等优势产区玉米呕吐毒素和黄曲霉素等指标优良,港口及下游饲料厂基本没有发生因毒素超标而拒收的情况。
从“全面销货”到“定向销售”
东北玉米销售方向由深加工和饲料厂全面销货,转向定向供应饲料厂。按正常市场行情,猪料原料玉米比深加工原料玉米价格高50-60元/吨。供应流向的升级,必然带来价格的上涨。这种转变在华北市场中最为明显,去年11-12月份,东北地区玉米大量进入华北市场,多凭借低价销往深加工厂为主。今年,因为粮食品质提高,加上部分客户实地调研了华北饲料厂收购标准及流程,在新季玉米上市之后,东北地区玉米主要销售方向转向饲料厂。在南方市场中,东北玉米验收合格率高位,贸易运作中的质量风险降低。
东北深加工厂必须采购饲料级原料玉米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目前东北地区深加工厂虽然是收购低质粮即可满足生产要求,但是在低质粮“无处可寻”的情况下,深加工厂家收购价格必须与港口及华北饲料厂价格产生抗衡,才能保证到货量,收购价格整体较去年提升60-80元/吨,这也是促使东北地区深加工收购价格不断高位的重要原因。
对东北玉米涨价现象的思考!
17-18年度产量方面,东北玉米面积同比减少210万公顷或14%,去年同比减幅只有8%,说明东北玉米面积和种植收益相关性非常大。其中龙江面积减幅最大,达到21%,而龙江的四五积温带面积同比减幅有望过半,如黑河、伊春、佳木斯、双鸭山、齐齐哈尔和绥化北部。其中德美亚的产量由2015年顶峰的10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100+万吨,占到龙江总产量近两年减幅的一半以上。
但2017年东北玉米单产呈恢复性增产,最后整个东北产量同比下降600万吨,华北产量同比下降100万吨,全国产量同比下降仅1000万吨。17-18年度是临储政策取消的第二个年度,市场给出了远月升水的价格结构,期货长期升水现货,1-5-9呈远月升水结构排列。十一之后北港新粮开秤价格1700,高于当时拍卖粮的集港成本。这一价格结构表明,市场看涨新粮 & 17-18年度的期初库存很大。市场的乐观心态主要是因为看好17-18年度东北玉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东北玉米品质一直独秀。今年东北玉米品质极好,可能是多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龙江,多地容重普遍在700以上,德美亚玉米的覆灭也间接提升了龙江玉米的整体品质。但华北玉米可能是六七年以来最差水平,传闻西北地区玉米品质也较差。所以几乎全国的猪都要吃东北优质玉米,往年此阶段依赖华北玉米的华北和华中的猪也要转吃东北玉米。
(2)饲用需求增或超预期。16-17年度国内玉米平衡表普遍存在过大的结转库存问题,这或许可以用提高饲用需求增速来解决,目前看到的饲用消费情况可以部分印证这一假设。那17-18年度的饲用需求增速也会很快,主要还是因为生猪养殖利润已经好了3年了,存栏不断上升符合逻辑判断,另外玉米价格下跌可以替代各种杂七杂八的能量饲料。
(3)东北深加工的新增产能。无论淀粉还是酒精,16和17年在东北都有丰厚的利润,象屿三个60万吨厂,京粮龙凤的100万吨,大成的死灰复燃,还有其他各厂的扩产和高开工率,17-18年度东北深加工企业能够把更多的东北玉米留在当地。
十一之后东北玉米的售粮进度是非常快的,因为今年的地租比去年低不少,但售粮价格比去年高100-200块钱,所以农民卖粮积极性是很高的,而企业收购的季节性更高。十一之后北港新粮收购价格,从1700的开秤价格逐渐跌到1600,最近反弹到1660。实际上,在新粮上市初期,饲料企业心里就有一把称,把东北玉米的合理价格给算出来了。18年注定会有足量玉米拍卖的,起拍价格大概率会参照17年拍卖价格,这样吉林14年二等粮还是1400起拍,对应北港集港成本1600-1650元/吨,15年可能加50块钱,对应北港集港成本1650-1700元/吨。在参照南方高粱大麦进口成本在1800左右。所以北港新粮收购价格在1700元/吨以下,企业觉得是划算的,当跌到1600的时候,简直太划算了,疯抢。
现在北港新粮收购价格1600,那会不会涨到公允临界价格1700呢。个人认为,这取决于现在的采购方(烘干塔、贸易商、企业)现在已经吃了几分饱了,如果只有7分饱那可能就会涨到1700,如果是9分饱那可能就涨不到了,出现一次50-100块钱的回调比较合理。
目前南方饲料企业(30-45天),东北深加工企业(平均1-3个月)、北方港口(比去年最高库存高出10%),东北烘干塔和贸易商,普遍持有较大库存,今年存在明显的备货季节性迁移的特征。但究竟算几分饱,个人也不是非常清楚。另外,华北最近一个月一直是大晴天,玉米降水很快,最近售粮进度加快,华北玉米价格开始回调,东北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势必会减少外流速度。
个人认为,近期出现一次较大的价格回调,是比较合理的,但究竟是再涨40块钱后回调,还是现在价位开始回调,尚不不能确定。另外期货玉米对于今年东北玉米的大路货应该的有一个品质贴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