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生猪全年供应恢复,规模场屠宰量大幅增加,猪肉进口量保持高位,都推动我国猪肉价格、生猪价格和仔猪价格呈现出“全年震荡回落,春节、国庆季节性上涨”的特征。随着今年12月南方制作腊肉的消费季临近,春节前,生猪价格将有一波上涨,但涨幅空间不大。

猪价11月下旬止跌回升
据农业部监测,尽管11月猪肉价格整体呈下跌趋势,但从11月第四周起已开始逐步回升。11月整体猪肉价格每公斤24.55元,环比下跌0.9%,同比下跌12.1%。活猪价格由2017年9月第1周每公斤14.80元连续8周下跌,11月第1周为每公斤14.42元,第2周开始稳中有涨,12月第2周为15.05元,环比涨0.9%,同比跌11.0%。11月活猪价格平均为每公斤14.47元,环比跌0.4%,同比跌14.8%。仔猪价格持续下跌。11月仔猪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0.89元,环比跌5.5%,同比跌20.9%。
规模企业扩张加速,产能持续恢复
根据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据,10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减少5.3%,较2016年12月减少4.9%。尽管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低位,但受养殖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全国平均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5年15头左右提高至18头,一些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量)已经提高至20头以上,部分企业甚至达到25头左右,整体的生猪供给能力已经开始温和恢复。根据农业部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1~10月份我国累计屠宰生猪17852.98万头,同比增7.0%,产能较上年同期增加。龙头企业2016年开始快速扩张,弥补了环保政策下中小规模户退出下降的产能。温氏股份2017年1~11月,生猪出栏1704万头,同比增10.42%,牧原股份累计销售生猪648.9万头,同比增幅翻番。
养殖户压栏待涨,供给同比增幅将有所回落养殖户压栏惜售,猪价有所回升。11月下旬猪肉消费开始缓慢季节性回升,养殖端由于对未来价格上涨预期开始压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猪供应。生猪供给的部分回落势必会拉高猪价,带动了猪肉价格回升。但消费尚未有效提振,因此猪肉价格以稳为主,11月下旬的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生猪价格带动,12月初开始消费增加开始带动猪价。根据国务院《“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的要求,2017年底各地区将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惩养殖专业户。正是由于环保政策降低的产能恢复速度,有利于生猪出栏价格的稳定和回升。尽管未来我国生猪产业依然面临向环保型生产转变的压力,但大规模、持续性的环保拆迁压力会在2018年显著下降。
猪肉进口量同比降幅明显。1~10月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204.24万吨,同比减22.0%。累计进口鲜冷冻猪肉100.53万吨,同比减27.9%,其中,10月份进口量8.48万吨,环比减2.5%,同比减26.5%。猪肉出口0.40万吨,同比增1.6%。
猪肉消费季节性提升,生猪价格将稳中有升由于养殖户看好节前市场,惜售情绪渐浓,二次育肥养殖户也看涨冬至前后行情,生猪出栏周期延后,屠宰企业收购难度持续增加,被迫提价收购。但由于猪肉消费未全面有效提振,猪肉价格的涨幅低于生猪价格。随着全国大范围降温,南方制作腊肉的消费需求逐步开启,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猪肉消费回暖,但生猪出栏也将会进入高峰期,供给和需求均将增加,猪价将会季节性上涨,但上涨空间不大,预计高点在16元/公斤以下。
建议合理补栏、节前理性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