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难”是暂时现象
从我国玉米的供求关系看,本不该出现卖难现象。暂时的销售困难有多重偶然因素,不能因此动摇粮食生产,要时刻注重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春节之后,东北局部地区玉米“销”、“收”两不旺,部分农民担心粮食在手中变质贬值,心中焦虑。如果有效解决现实难点,放眼不远的将来,我们仍然乐观——手中有粮,心中莫慌。
当前玉米销售不畅有偶然因素,也有惯例可循。偶然因素是,去年东北百年不遇刮起布拉万台风,秋季东北雨水过多,导致玉米水分高于常年3个至5个百分点。冬季降雪频繁,玉米降水慢。这些湿粮入库需要烘干,会增加粮食企业成本,企业收储意愿低。有惯例,即每年春节后都出现短期的销售低潮,原因是节前一段时间是中储粮补库时段,加工企业因为糖酒旺销加紧生产,而玉米是糖和酒精的主要来源。今年春节前,两大用户竞相争粮,使粮价从开市时的1.05元每斤拉高到1.14元每斤。春节前后饲料用量也不同,节前猪鸡临出栏加料喂养,春节后补栏的都是雏鸡、小猪,用粮自然减少。玉米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两大用途均同步共振,玉米市场反应自然有所波动。
卖粮难是农民的感受。近年来,由于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每年提高最低保底价格,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价格、农民的增收预期都随之提高。现在粮价波动,农民有些不适应,这种心理预期的错位加大了销售不畅的状况。
从供求关系看,本不该出现卖粮难。我国玉米多年来供求是紧平衡,每年还要从国外进口玉米。以吉林省为例,早在10年前就喊出了“告别卖粮难”的口号,在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储不下,运不走,卖不出”的问题。自从国家有了临时储备价格保底,就只有卖不出“高价”的粮,而不存在卖不掉的粮。玉米本身也从口粮的角色变成食品加工和饲料的主力军。特别是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不断增多,从生产淀粉、糖,到高附加值的赖氨酸、化工醇,玉米深加工达到总产的一半以上。农民不再为卖粮苦恼,收入也因此大大提高。
东北地区目前出现的粮食暂时销售不畅,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必须坚守粮食安全,不能因为暂时的销售波动就动摇粮食生产,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比如可否比照稻谷和小麦出台粮食最低收购价,或者更早出台临时收储价,让农民吃定心丸。第二,中储粮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落实中央政策性收购制度,增强工作力度,在工作环节上抓细、抓实、抓到位,同时加大收粮的组织化程度,不能让农民盲目卖粮,造成信息不灵,心里不顺。第三,有关部门要指导农民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经营意识。粮食水分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选种出现偏差,越区种植的品种往往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减产。应鼓励农民建设玉米储藏楼,庭院立体储藏,择价卖出,获取最大收益。
专家预计,今年5月后,玉米价格仍然会上涨。事实上,近期的玉米价格每斤已微幅上涨3厘至5厘钱,出现触底反弹。目前,玉米收购企业“主战中原”,不久必将会“转战东北”。
收储奠定底部 玉米期货震荡偏强(中粮期货)
一、国际市场
1、CBOT玉米继续走强,受供应紧俏及技术买盘等提振
本周美盘玉米5月合约收于726.25美分,较上周上涨9.25美分;12月合约收于565.25美分,较上周上涨3.5美分。玉米库存紧俏且小麦及大豆期货价格大幅攀升带动玉米买盘。不过,在接近六周高位后获利了结。FarmFuturesMagazine对1,750个美国种植户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预计为9,743万英亩,同比增加0.3%,为1936年来最大。
2、本周美玉米出口数量下降,中国采购17.7万吨美玉米
截止到3月14日当周,美国净出口销售玉米27.55万吨,较上周减少37.78万吨。当周中国采购2012/13年度美国玉米11万吨,以及2013/14年度玉米6.7万吨。本年度至今,中国净采购量为157.41万吨;美国对华累计装船216.76万吨,尚未装船44.75万吨。
本周美盘期价震荡走强,进口估算成本4月船期2669元,较上周上涨20元,高于广东港口2470元的主流成交价格199元。据海关统计,2月份中国进口玉米39.41万吨,预计3月份有2-3船抵港。
3、美国玉米乙醇产量小幅回升,加工利润明显起色
截止到3月15日,美国乙醇产量80.9万桶,较上周小幅回升1.2万桶,在低位水平徘徊;乙醇库存为1850万桶,较上周下降20万桶,库存水平继续下降;汽油消费832.4万桶,较上周减少30.3万桶,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截止到3月22日,玉米乙醇价格高位略跌,DDGS价格也略跌,玉米现货价格小幅走高,每蒲式耳玉米加工乙醇盈利35美分。
4、预计下周季度库存报告及种植意向报告,将为市场提供指引
下周,美国农业部将发布季度库存报告及种植意向报告,预计截止到3月1日的库存为49.41亿蒲式耳,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0.24亿蒲式耳,为春季走势提供支撑。去年玉米播种面积为9715.5万英亩,预计2013/14年度玉米播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变化幅度不大。预计5月合约将继续保持升水状态,心理支撑位在700美分,长期支撑位在680.75美分。7月合约支撑位在664.5美分,短期阻力位在738.75美分;播种期间,价格易涨难跌。12月合约支撑位在538.5美分,短期内不容易跌破,要等到播种完成及前期生长良好;阻力位在年内高点596.5美分,如果天气产生轻度威胁,可能测试该价位。
二、国内市场
1、DCE玉米震荡整理,基本面及技术面缺乏指引
本周大连玉米震荡整理,5月合约收于2381元,较上周下跌5元;9月合约收于2463元,较上周上涨3元。玉米现货市场较稳,期货市场缺乏更多基本面消息指引,前期反弹动力难以延续。另外,市场人气偏淡,多空双方较为谨慎,成交及持仓减量。
2、玉米现货市场整体趋稳,局部小幅波动
玉米现货市场整体趋稳,局部小幅波动。东北地区玉米现货稳中偏弱,但受收储支撑价格走跌空间有限,差异化逐步明显,优质优价成为趋势,吉林地区某大型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稳定在2150元。华北地区玉米继续上量,但水分仍然较高,低水分玉米供应紧张,价格总体稳定,局部小幅反弹,山东深加工企业报价集中在2320-2410元。北方港口平仓价在2360元,黑龙江粮源多;广东港口成交价格2470元,后期港口到港量增多。受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下跌影响,东北玉米到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下跌;华北玉米到站价坚挺。由于南方市场东北玉米和华北玉米价格不断缩窄,企业采购东北玉米增加。
3、政策预期猪价跌势放缓,玉米深加工产品价格弱稳
受政策预期影响增强,猪价跌势放缓,但由于目前正处于需求淡季,以及市场供应压力较大,短期收储行为难以撼动市场整体下行趋势。生猪市场疲态依旧,价格下跌导致惜售,出栏押后;肉禽市场弱势下行,主要受替代品影响所致;蛋鸡市场依旧保持弱势,鸡蛋存货较多,以及近期天气回暖,鸡蛋供应增加。
淀粉及副产品价格稳中偏弱,需求尚未明显启动,厂家库存压力增加,市场延续供大于求格局。玉米采购成本较稳,亏损状况有所减轻。酒精价格弱稳,白酒、化工行业酒精用量增长缓慢,致使其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但玉米成本偏低,黑龙江酒精企业盈利水平较好。
4、本周玉米期现基差继续走弱,现货小跌期货反弹所致
本周大连地区期现基差走弱至-103,主要是现货稳中小跌,而期货稳中小涨所致。预计短期内大连现货走势较稳,期货震荡偏强,基差继续保持稳中偏弱趋势。
5、预计采购需求增加,玉米底部逐步形成;期货延续震荡偏强走势
东北农户积极售粮,企业收购价格相对稳定,高水分玉米供应量大,收购主体少,价格偏弱。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放宽了政策收购的扣水和霉变粒标准。华北地区大型贸易企业及储备库收购量逐渐增加,采购需求增加支撑玉米价格底部逐渐形成。南北港口库存总量偏高,市场供应充裕,吉林、辽宁等地优质玉米到货增加对南北港口价格形成压制。
9月合约盘中创下2467元的近六周高点,但收盘没有突破近期的支撑位2463元。预计短期内连盘玉米震荡整理为主,一旦现货市场购销走旺、价格趋升,加之资金面及技术面的配合,玉米期价将呈现震荡偏强态势,9月合约阻力位在248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