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为采食了含玉米赤霉烯酮的玉米、大麦、高梁等而发生的中毒。本病多发于3~5月龄的仔猪。由禾谷镰刀菌、粉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木贼镰刀菌、黄色镰刀菌和霉菌,污染玉米、大麦、豆类以及青贮饲料等,产生玉米赤霉烯酮而使家畜中毒。玉米赤霉烯酮对切除卵巢的母猪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猪表现雌激素亢进症,可使阴道黏膜呈现霉菌性炎症反应,怀孕母猪在妊娠的最后1月,每天注射玉米赤霉烯酮5mg,产出死亡仔猪。
阴雨连绵,地面潮湿严重,使收获的玉米不能及时晾晒入库,玉米含水过高,达到20%~30%左右。玉米储存时间较长,又未能很好地保管,出现霉变。用发霉的玉米饲喂生猪,15~20天后出现中毒症状。玉米赤霉烯酮主要作用于生殖器官,使动物发生雌激素样亢进。
临床症状所有病猪体况、体温未见明显变化,没有死亡。育肥猪除精神轻度兴奋、食欲轻度下降外,主要表现泌尿生殖器官的发情样症状。性未成熟的中、小母猪阴唇红肿,色鲜红,外翻;乳房隆起,乳头肿大、发红;少数猪的红肿阴唇擦破,使猪圈墙上和猪体上留有血迹。部分未断奶的小母猪也出现阴唇红肿。去势中、小公猪包皮肿大,乳房隆起,乳头肿大;未去势小公猪阴茎包皮肿大明显,还常爬跨其它猪。后备母猪频现发情症状,却配种不孕;断乳母猪发情期延迟或发情不明显,配种不孕,假孕;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哺乳母猪外观、泌乳基本正常。种公猪性欲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