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宝
当前位置: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

规模猪场重大疫病防控技术的流行趋势

来源:    2016-03-07 11:19:50   查看:  次

自2006年生猪养殖行业出现“猪高热病”后,猪病就逐渐的泛滥,各种新型的病种相继出现,导致养猪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户损失惨重。疫病发生后,很多畜牧专家也相继分析的猪病泛滥的原因,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也逐渐认识到“落后的疫情防控技术已经不能跟上养猪场的规模发展”。但是,在面对重大疫情时,也有意外存留下来的养猪场,这些养猪场通过向国外学习,实施多点式生产模式,重视猪舍内环境控制以及一些的引用,不仅躲过了劫难,还降低了疫病防治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帮助广大养殖户度过重大疫情防控难关,齐贝网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养猪企业在面临重大疫病时多采取的流行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一、实行完全的全进全出管理程序

全进全出是将同一栋猪舍内全部的猪同时移出,然后再同时移入一整批猪的技术。完全腾空的猪舍可以彻底清洗、消毒、空舍以杀灭猪舍内的病原,并减少病原在不同年龄猪群中传播的机会。但在实行全进全出管理程序时,不可将前一批的掉队猪留下来,与下一批猪一起饲养。否则,就给下批猪留下了疫情隐患。

二、采用早期隔离断奶新技术,确保仔猪安全断奶

早期隔离断奶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即在仔猪于14~21日龄整批断奶后,立刻送至与母猪完全隔离的猪场饲养,可以大幅度减少疾病由母猪传染给仔猪的几率,也大幅度减少一贯作业猪场常见的疾病风险。对实施早期隔离断奶新技术的猪场而言,硬件设施、营养水平和管理水平必须跟上,否则就得不偿失。

三、高度重视引种工作

病原体进入猪场的途径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引种带来疾病。如果不得不从外场引种,则尽可能从同一个种猪场买猪。如果做不到,那么可以从一个猪场购买公猪(买精液最好),而从另一个猪场购买母猪。如果从许多不同的猪场购买种猪,最终将各种猪病集中在猪场。而大多数传染病的暴发,都是发生在新猪引入之后。引种的一般原则是,来源猪场的猪健康状况必须好于接收猪场。新引进的猪必须来自已检测主要传染病(如蓝耳病、、布氏杆菌病等)为阴性的猪群,并且要在生产区外隔离观察至少60天,在最终混群之前还要做一次检测。

四、实行多点式养猪生产新技术

众所周知,免疫良好的分娩母猪,其后代通过吸食初乳和常乳获得母源抗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这种抗病力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逐步消退。如果在这种情况发生前将仔猪断奶、并在足够远的距离外(500米以上)隔离饲养,就可有效地切断猪病在猪群中的连续传播。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将不同类型的猪群分开饲养的多点式生产方式。此法大大降低了猪场内发生传染病全场猪只都被波及的风险。万一某一点的猪群发生疾病也比较容易进行清场、消毒、恢复饲养,不至于影响整个猪场的生产。

五、实行分胎次饲养

所谓分胎次饲养就是将后备母猪和头胎母猪与第2胎以上的母猪群分开饲养,待第1胎母猪断奶之后、第2次分娩之前转入经产母猪舍;对于第l胎母猪的后代猪群来说,也要与其它老母猪的后代实行完全的隔离饲养。

通过先行养猪场的实践证明,在头胎母猪的疾病情况及生产性能相对不稳定的情况下,实行分胎次饲养能有效防止疾病的接代传播,有利于头胎母猪的生产管理。但头胎母猪集中饲养场应是条件较好、设施较先进的猪场,拥有较好的技术员和最好的饲养员队伍。

六、想方设法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目前,我国很多猪场饲养的“洋种猪”继承了“洋人”喜欢“吃、喝、玩、乐”的本性,同样喜欢吃好、喝好、住好、玩好。它们在良好的饲养和环境条件下,才能干好“工作”,多做贡献。但这些猪群在高强度的规模饲养生产条件下处于亚健康状态,任何环境条件的改变都会对其健康状况造成极大影响,甚至可以说直接决定着猪场的成败,因为不良的环境应激(如温度忽高忽低)可促使疫病的暴发。因此,现代养猪的新理念就是想方设法为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即湿度适度、空气新鲜、冬暖夏凉的适宜环境,让猪快乐、健康生长。

七、认真做好疾病的抗体监测和药敏试验工作

1、定期监测猪场免疫情况是制定免疫程序和疫病清除方案的主要依据。主要采用实验室方法区分野毒和疫苗毒,同时也要结合屠宰检查,以对本场猪群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然而,这项对猪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工作,许多单位均未开展。

2、许多规模猪场在疾病控制工作中大量使用药物,但未充分考虑到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很少有猪场对抗生素类药物做药敏试验的,以致猪对许多以往临床效果很好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些猪场不得不在防病治病时经常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不同的抗生素,一旦停止使用,就会发病。在此情况下,抗生素也就变成了猪只的保健药物不得不长期使用,降低了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导致了药物残留,这也是近两年来猪场防治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定期开展好药敏试验,是目前防疫灭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八、采用高架节水型的板条式漏缝地板

在距地面高1.5米处采用高架板条式,是为了给猪只创造一个干燥、适温、凉爽、通风的环境。其中的尿、漏水、消毒用水与部分粪便直接掉入地板下,自然顺斜坡流入粪沟,然后定时将粪沟中粪便集中运走。这种架高地坪结构的饲喂管理操作与传统圈舍相比,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可节约用水成本50%以上,减少了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压力。另外,采用这种新技术饲养员不用打扫卫生、不用水冲猪圈,大大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来照看猪群,值得推广。由于地面干燥、通风与卫生(无任何积水、积尿现象),为猪只创造了利于健康生长的福利环境,从而获得了传统圈舍难以达到的效益。

在目前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从有利疫病和养猪内外环境控制的角度出发,本着让“饲养员多养猪、少干活、多拿工资”的人性化管理原则,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养猪技术设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一次性投入(即在10年内不对固定资产进行大的维修,以减少维修成本),在技术条件方面更便于管理的养猪新理念,值得有关养猪生产者借鉴。

九、转换养猪企业的经营体制,有利于增强经营者的工作责任心

养猪企业由公有转换为私有后,经营者和员工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前是给单位干的,而现在真正是给自己干的。同样是出工,但出的力不一样;同样是辛苦,但辛苦的程度不一样;同样是花钱,但花钱的想法不一样。而那些少干多占、善于拨弄是非、在背后说长道短的小人,失去了市场。这就是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

总结:国外养猪者在发生重大疫病造成损失后,首先应注重改善环境条件和开展技术升级换代,采用诸如多点式饲养等现代养猪新技术,尽最大努力改善猪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兽药和疫苗的使用,以从根本上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国内许多养猪生产者在发生重大疫病时,则首先考虑的是大量运用兽药和疫苗,在直接导致防控疫病成本大幅上升的同时,也并未完全控制疫病,最终还是造成了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猪场重大疫病防控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养殖户思维的转变。

【版权声明】

中国养猪网旗下所有平台转载的文章均已注明来源、中国养猪网原创文章其他平台转载需注明来源且保持图文完整性、中国养猪网特别说明的文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所有刊登的文章仅供养猪人参考学习,不构成投资意见。若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可添加官方微信号“zgyangzhuwang”!
详情广告
中国养猪网

中国养猪网手机APP端

精华推荐

双胞胎养猪网共建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服务介绍 | 招聘信息 | 版权及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 互联网经营备案 网信认证 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网站备案

中国养猪网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10053 中国养猪网备案号: 赣B2--20110053-5 网安备案号:36010902000949

Copyright©2010-2023 https://www.zhuwang.com.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新海传媒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