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的,我曾在河南一猪场服务过,发现一个怪现象。
在自繁自养的猪场,我一般是通过母猪与全群的比例来判定这个猪场的生产情况;母猪和全群比例以1:10为分界线,大于10的是生产好的猪场,小于10的则一般生产不理想;现在接触过最比例最高的是河北托佩克猪场,比例为1:14。但在河南猪场看到的却不是生产多好,而是其它原因,他们当时母猪为4100头,总存栏46000头,比例1:11。
开始看到这个比例,我觉得来到了一个好猪场,自己可以多学点东西了;但到猪场后,发现产仔数不是很高,死亡率也不是很低,猪存栏数多的原因不是猪养得多好,而是猪出栏时间与其它猪场不同,他们规定猪的出栏时间和标准是210日龄达到100公斤。
比其它猪场的猪多养六周,相对于一般出栏日龄14周,时间延长了20%;如果按这比例折算,那这个猪场的母猪与全群比例实际应该是1:9。
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指标,我咨询了当时的场长;他说他也没办法,因为育肥舍没有料槽,饲养员只能把料撒到地面;而地面是半漏缝地板模式,吃不完的饲料就会漏到地沟里浪费,所以饲养员也都不愿多浪费。
针对这个问题,我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饲料撒到地沟是浪费,猪委得慢也是浪费;210天与168天相比,多养了42天,每头猪要多消耗42天的维持消耗,如果一天维持消耗按1公斤计算,那就相当于每头猪多浪费42公斤饲料,这个损失同样是巨大的。
场长听了认为有道理,但该怎么做呢?
我提出的办法是由现在的一天喂两次改为四次,这个四次不是说另外增加两次饲喂,而是仍然是喂两次,但每次都是喂两遍;第一次按现在习惯的量添加,加完一次后再从头查一遍;吃干净的猪圈再适当加一部分,不会出现大量浪费现象。
为了更清楚喂料的比例,我给他提供了一个育肥猪参考喂量表,作为员工喂料的参考,也作为管理人员监督的依据。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