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光景,畜牧业和饲料工业高速成长,成绩匪夷,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粮食短缺、种苗退化、病害防控等。适逢消费升级和环保严查,畜牧业和饲料工业随即双双陷入负增长的“新常态”,沉郁顿挫,如泣如诉。
饲牧业内外交困:内生不足,外延无继
中国饲料工业很早就意识到市场将遵循欧美轨迹逐步升级换代,但却因为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同质化纷争,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创新严重缺乏,“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无独有偶,畜牧业的工业化扩充也落下了诸多诟病,其中因为疫病防控不合理,大肆滥用抗生素和锌铜重金属,对动物、环境、肉品造成了极大伤害。
危机让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踌躇——内生发展,核心力耕耘不足;外延发展(购并、联盟、国际化)好高骛远、无以为继,应对颇为棘手,普遍以不变应万变,企图不了了之。
破局,供给侧改革督战畜牧业转型升级
大山压境,畜牧企业按兵不动——打发时间,减停产成了“家常便饭”。
对待“僵尸企业”, 以史为鉴,美国有成功经验:区别对待,革故鼎新;日本则有失败教训:处理犹豫不决,很多有活力的企业丧失成长机会。一场摒弃过时、凌乱、僵化的变革迫在眉睫!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供给侧改革应运而生,剑指畜牧业必须提质增效,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是真相
瞅准空子,抗生素、重金属照样猛添猛用,“关键是在出栏前懂得收网”。这是饲料工业和畜牧业正上演的一场“躲猫猫”。在饲养过程中,幼龄畜禽肠道”娇嫩”,容易发生问题,一些小厂家、大集团在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上肆意添加抗生素、高铜、高锌,“粉刷”用户喜闻乐见的诗和远方——粪便黑、皮毛亮、睡觉沉等等。此外,还误导一些养殖户把疾病发生,归结于抗生素限制的趋势上,把无抗养殖当成问题出现的“挡箭牌”“避风港”,似乎推给无抗养殖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抗养殖阻力大,颇显“高要求”。但对于企业来说,走上一条背离初心的道路,若能赚钱,也未尝不可,对吧?
这时候,也许会演变成一个“嘴皮子” 企业,没有任何价值,早期建立的威信也会被逐渐泯灭。而且基于互联网,基于信息对称,市场环境愈发公平、开放、透明,未来的养殖端和消费端“金睛火眼”——善于识破伪装,看穿营销嘘头,更关注产品含金量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把产品选择看成是一种生产技能,一种社会责任。
在政策强势、市场化不够规范、商业机会更多借助于“看得见的手”的温室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尚能饭否?!